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卡「管」風波裡的范疇與楊照一一虛假的理想主義者與犬儒的現實主義者



2018年元月29日楊照專文:當台大不再台大,校長人選還有什麼好吵的!以犬儒式口吻諷刺當今台大校長的難產
台大早已不是以前的台大,更不是美國那種和社會保持異質關係的大學。換句話說,台大校長也早已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身分,當個台大校長到底能做什麼能有多大社會作用嗎?如果不能,這樣的吵吵嚷嚷所為何來?
照此說法,管中閔豈非是個胸無大志之人?!為了一個鼻屎大的鳥位置被潑糞至全身惡臭,還賴著不退,實在太沒骨氣了. 試問楊照在楊泮池事件中可曾公開表示過對台大的失望?!如果沒有,此刻又為何如此激烈地表達不屑?!是否只是衝著管中閔個人而來,卻又怕落入藍綠對抗的聯想?!

沒錯,台大這棵大樹的確病入膏肓。但仔細論究,蔣介石只是斲喪其葉;真正爛其根,甚至刨其根的卻是台大人自己.只有無恥懦弱之徒才可能在自己當家作主多年之後,竟然還把敗家的責任全歸給死人。

再對照另一位也號稱對台灣未來有獨到見解的范疇所寫的平論管中閔的台大校長風波〉。作者非常正面肯定管的為人,感覺上算是無懼當今惡勢力的勇敢之士。可悲的是,文章一開頭還是得先交代自己的政治立場,好像不撇清和國民黨的關係就沒資格出來說句公道話。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是不能軟骨的。難道支持國民黨的人已經喪失發言權了嗎?!

更何況范疇這種老台大人所尊崇的傅斯年,在西區老二這種台大人眼中終究是個始終效忠老蔣,維護國民黨統治的正統性的人」。瞧瞧那位「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榮譽理事長」吳福濱「感嘆表示,之前台大校長如傅斯年,社會地位和聲望是很尊崇的,少有政治色彩」竟被譏笑甚麼都不懂可見想利用交代背景來避免落入無謂的唇槍舌劍是徒勞的。

看完這兩篇讓人嘆息的短文之後,再看看信傳媒的管中閔是真愛台大?還是愛台大校長的權位?平心而論,管的輕佻實在不足為範.但此文作者唱高調地要求管要有高度,認為真為台大好,就該「放空自己,成就台大」,這實在太滑稽了。遴選制度如果有問題,為何在管中閔當選之前都無人聞問,此刻突然夢醒疾呼要有高度。「接受台大校務會議最後決定的結果。這才是台大校長該有的高度」,果真如此?!

總之,等到綠委戰輸之後再出來放高論的媒體,其心可議。





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陳水扁們」迫不及待要捲土重來?!

在〈這個政權為何如此肆無忌憚一文中,作者語重心長地結尾道
從年金改革、轉型正義、水利會官派,一路到即將重新登場的《勞基法》,馬丁‧尼莫拉的詩,不但已經在台灣真實上演,並且還有酸民不斷叫好支撐,將來一定越演越烈。
果不其然,這兩天新科監委陳師孟的叫囂的確又大又猛,比潑婦罵街更低級更刺耳.試問此人心智正常為何需要如此賣命地討好一個國際認證的貪汙犯陳水扁?!

平心而論,蔡英文對台灣唯一的貢獻就是暫時擋住了陳水扁的勢力.但從陳師孟的言行舉止來看,這群人想必迫不及待要拉下蔡英文.就這麼丁點大的台灣終究還是落入四分五裂的局面,最後白白便宜了收拾殘局的外來者.

前些天的「李扁會」讓支馬的唐湘龍寫了一篇令人噴飯的諷文一一好厲害的妖怪—陳水扁的政治重生〉.他甚至誇張地將「李扁會」視為歷史棋局上的一顆「定石」.文末更是預言
在「李扁會」之後,獨派的家譜已經完成,李登輝之後,就是陳水扁,陳水扁之後,獨派共推的將是賴清德。
蔡英文是現任總統。但在獨派的「情感」上,她已經卸任。

風來了

雨停了

孤台沒入塵煙中





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

欠缺主體性的自然界和講求主體性的人類如何共存?



淺論中西文化的生態環境(一)
2012/02/17 14:00


自從亨利.亞當斯在《給美國歷史教師們的信》(1910)一書裡,寫下"穩定的平衡即是死亡"。歷史學家們便極為自然地假定,他所指涉的正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恐怖預測;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人類和自然的能量到達一個普遍的、瀕死的停滯點時,便會發生不可逆轉的散逸(irreversible dissipation)。

摘譯自:"Stable Equilibrium Is Death": Henry Adams, Sir Charles Lyell, and the Paradox of Progress
    Keith R. Burich,The New England Quarterly,Vol. 65, No. 4 (Dec., 1992)



......熱力學第二定律預示:在達到宇宙"熱寂" (Heat Death) 時,能量會發生永恆而不可逆轉的散逸。亞當斯認為人類不可能逃脫此一宇宙宿命;並且以現代文明的衰敗和失序作為證據,來說明過程正在進行中。

摘譯自:Henry Adams,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and the Course of History              
    Keith R. Burich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 48, No. 3 (Jul. - Sep., 1987)


二十一世紀的人類還有機會建構新的環境倫理

文化的價值之所以成為理想和規範,而非幻想與玄想,是因為此理想和規範可以引導價值落實到現實生活。據此,要了解文化價值何在,就得從現實生活反推。本文討論的方式嘗試以當今台灣的文化特性為主軸。

首先,從經濟生活來看,台灣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樣皆迷失在GDP的崇拜裡。台灣發展主義究竟胎源於中國文化或是西方文化?抑或兩者兼具影響力?這是必須先釐清的問題。

在此,不妨先聚焦經濟發展的目的。就直接從弗里德曼的《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切入,看看一旦收入增長長期停滯,民主價值就會處于危險之中,這個說法是否成立;然後,再轉到提姆‧傑克森(Tim Jackson)的《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探究擺脫成長的魔咒是否可能。

“我們那麼明確而強烈地關注經濟增長是否正確呢?”佛里德曼(Benjamin M. Friedman)在《经济增長的道德意義》一書中開門見山地提出了這個問題,為了回答這一問題,他研究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政治與社會史一一特別是內戰後的美國,區分了一般生活水準上升的時期與普遍停滯的時期,以展示收入的提高如何使一個社會更加開放與民主。 他甚至認為即便是像美國這樣富裕的國家,一旦經濟長期停滯,民主價值就會處于危險之中。 美國若要在全世界強化民主體制,以作為對抗恐怖主義的堡壘,那麼就必須在本國積極地追求增長,並且超越純粹市場驅動所形成的力量來推動世界性的經濟擴張。

以上是典型的發展至上論調。但進步的弔詭就如同熱力學第二定律所預示:在達到宇宙熱寂 (Heat Death) 時,能量會發生永恆而不可逆轉的散逸。人類的生態環境早已因為進步主義而逐步走向毀滅,但為什麼多數人還是選擇視若無睹?!

更何況佛里德曼緊緊地將經濟和民主掛勾在一起,也只不過是唯物論的老套。然而即使在資本主義遭到廣泛檢討的今天,像Gary Becker這類經濟學者仍然堅持,競爭性的資本主義是國家減少貧窮和永續成長唯一的路 。為什麼?


 [補充:以拉脫維亞為例,在擺脫蘇聯統治之後,走向西方資本民主;脫俄入歐成為國家的戰略方針和社會的主流趨勢。但目前卻陷溺在內耗,政府致力於納粹式的民族主義 。2009年初,拉脫維亞經濟衰退、失業與貪污嚴重,引發群眾示威並爆發大規模衝突。2012年2月18日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給予俄語第二官方語言地位。根據初步計票結果,78%的投票者反對將俄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不僅凸顯了拉俄兩族裔間裂痕仍深,本就紛爭不斷的拉俄關係將面臨更多考驗。 ]


現在已經有許多證據證明,經濟增長和人類基本生存權產生衝突,甚至明顯地危害身體和心靈的健康。陽光、空氣、水和土壤全部面臨危機的情況下,人類依舊死抓住經濟增長不放。依然堅信這是唯一的路。就好像電腦裡的程式沒走完,不善罷甘休!或許,將之歸諸愚蠢和非理性比較省事。問題是,掌握決策權者都是所謂的精英,他們的腦袋為什麼和電腦一樣僵化?

台灣文化由於淺根性和來源紛雜,在層層相疊的文化因子中,有些歷盡風霜仍保留下來,有些則消失殆盡,這意味著甚麼?



淺論中西文化的生態環境(二)
2012/02/17 19:44


......由於華夏先民的大陸性農耕經濟生活方式,所以中華文化深深反映了生活在這大陸性環境內一般農民的心態與宿願。譬如天人合一”就是他們必然的體會。由於生活在大陸性生態環境的農民須依賴大自然“天”的四時正常運行,故中華文化特別注重永恆性與周而復始的規律性(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天何言哉,百物生焉”)。再由這樣大陸性農民眼光來觀看大自然的日月更替,難怪有陰陽互補的陰陽學以及“日中則仄”的中庸之道產生。再由於大陸性農耕作業需要密集勞工,所以華夏祖先學會必須集體共耕共存之要訣;強調集體,而非個人。故中華文化中合群”與和為貴”之思想,根深蒂固。(必須指出,所謂和為貴”者,並不表示忽視衝突之存在,而是人們既不應在衝突前面萎縮,又不該趁火打劫。而在矛盾衝突之時,將其化解為和諧。故曰和為貴”也。)
            
                                                             一一熊玠<中西文化差異與中華文化復興之必要>




熊玠的論調是將西方的天人對立和中國的天人合一對照,凸顯復興中華文化的重要性。但他的盲點在於,既然一個民族的文化與習性,是因其上祖之生態環境與經濟生活方式而定的;然則,在以工商社會為主流的今天,如何找回農業社會特有的天人合一?!


一般而言,相關學者普遍認為,中國文化發源的生態環境是安穩平和的,即所謂天人順應的生活思想;而希臘文化則孕育於征服自然以及開拓新殖民地的文化體驗。至於希伯來文化孳衍於奴役與流離的苦痛中,因而尋求上帝之天國的宗教體驗(海外儒學研究代表人物一一成中英)。


基本上,這種比較與區分是粗糙的,尤其是忽略中國以人為中心的態度。唯有正視這個面向,才能理解為何西潮湧入,可以瞬間淹沒中土!


以成中英的學養,當然不可能混淆「天人合一」和「天人相(感)應」,因此他的「天人順應」顯然刻意含糊其辭。從思想史的脈絡來看,這兩種思想在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是相互牽制,而非相輔相成。而若以影響力來論斷,我認為「天人合一」早已戰敗,證據就是莊子的出現及其處境。


戰國時代的莊子為了平衡過度人文化的現象,遂提出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齊物思想。但千百年來終究欣賞莊周者眾,服膺其道者寡。


「天人合一」是儒道兩家的思想公分母。但兩者詮釋的方向卻是南轅北轍。


對道家來說,「天人合一」是一種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的境界。在《莊子·齊物論》裡,徹底地把人從價值的執著中解放出來,由局限於一個觀點的偏見中解放出來;進而強調在的精神下,一方面超越萬物,一方面包容萬物,最後達到勝物而不傷的境界.就人與自然萬物的關係來說,這是最值得期待的!同時也符合生態學所講求的,視所有的生命個體為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


至於儒家,則從一開始孔孟主張的都是天人合德,也就是道德意義的「天人合一」。及至荀子,天人關係論的基本假設是「天人之分」,《荀子·富國篇》說「天地生之,聖人成之」。天生萬物,惟人為貴這一思想的發展,自此臻至高峰。


但必須指出的是,儒家的人文主義思想是傾向利己,而非利他。我同意日本學者中村元在《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一書中所說:儒學的人文主義理論不是從人作為人和生物作為生物都是能獲得拯救的精神中得出的。若有人以為道德意義下的「天人合一」可以對抗西方的戡天役物,其實是癡心妄想。因為兩者都是過度人文化的產物。


淺論中西文化的生態環境(三)
2012/02/19 10:10

文化的悲劇一一自我異化(self estrangement)

道德化是先秦諸子興起後,將古老的宗教意義的天一一人格神一一加以理性的轉化。但必須注意的概念有兩條發展路線:首先,儒家一方面視為自然,《論語·陽貨篇》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一方面又崇信命運的天,《論語·顏淵篇》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只是無論儒者如何看待「天」「人」關係,他們的思想主軸是以人本主義建立人世間的秩序。

再者,宗教意義的天是富有意志的,是人間禍福的主宰。雖然在人本思想的洗刷下,漸形萎縮;但從未消失,始終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並行,且常常揉合在一起。它在漢代時,以天人感應說橫行一時。之後,墮落為讖緯、符命。

綜合來說,眾所周知的西方人征服自然,東方人順應自然,這種刻板印象是經不起檢證的。而由此所衍生出中國人對和為貴”的認同西方文化沒有像中國人提倡社會和諧的熱忱等等說法雖有道理,但只是更加凸顯當前兩岸政治和文化困境的弔詭性。

白話來說,對古代中華文化有寄望的人,一廂情願地想拿「天人合一」作為武器,來對抗西方的天人對立。但卻沒發現手上武器早已生鏽。干將莫邪若蒙塵,撢撢即可,問題是它們若已生鏽,又該如何?!

既然如此,現在不妨再回頭看看為何西潮湧入,可以瞬間淹沒中土?換言之,全盤西化論背後是怎樣的心態?進一步來說,為什麼近代西方科學和技術能夠具有普遍性,讓不同文化輕易地理解和吸收?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何在進步主義之前俯首稱臣?為甚麼即使在全球經濟和生態空前危機的威脅下,也只能亦步亦趨地追隨西方的腳步一起走向滅亡?

關乎此,我們可以參考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G. Simmel)在《文化哲學》一書所提出的文化的悲劇,這個概念將文化的基本衝突視作生活原則與形式原則之間的根本性全面對立.作為歷程的生活,需要奠立在一個個客觀的結構基礎上.但由於結構是固定不移的,於是遂成為變動不居的歷程的對立面.所以,文化的內容雖然源於人類為了自身的目的而創造的,但最後卻經由文化本身的內在邏輯,在歷程需要客觀形式的情況下,與原始的目的漸行漸遠(參見《文化哲學》,頁245-77).

換句話說,西方文化當前是作繭自縛,就像2010年5月6日美國股市盤中大跌近一千點,最後只能歸結為系統中的系統作怪。中村元在《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一書的導言也提到:一個民族的思維方法受到人類自己創造的種種事物所制約,與此同時又反過來制約這些事物

以台灣來說,我們目前所服膺的發展主義,雖非源於中華文化;但基於強國富民,遂毫無批判地全盤接受,一旦接受則必受其制約。更何況台灣乃屬於島嶼而非大陸性的生態環境。各路人馬來來去去,留下的只是械鬥、殖民和反共跳板種種充滿血腥的記憶。「天人合一」的思想恐怕只是文人騷客的囈語!



淺論中西文化的生態環境(四)
2012/02/20 14:25


作為臺灣環保運動精神領袖的陳玉峰為什麼會混淆「人定勝天」和「天人合一」?或許從荀子的「天生人成」論裡可找到答案。但中國文化裡的觀念並非純指自然,這是討論「天人合一」必須謹記的常識。

基本上,熊玠和陳玉峰對「天人合一」的解讀角度,正好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環境(Mental Environment)和價值觀.前者是站在中國文化本位,將「天人合一」的精神視為人和自然和諧共存的典範,足以對抗西方的天人對立。後者則是站在台灣文化本位,企圖在追尋台灣主體性的過程中,將「天人合一」等同於西方的「人定勝天」,以便凸顯閩南文化在建立新的環境倫理上優於中土文化.

熊玠的盲點在於,無視孕育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態環境已產生巨大變化;而陳玉峰的盲點在於,漠視孕育台灣文化的生態環境一一島嶼生態系(大陸島-Continetal Island)所具有的封閉性與依存性.然而,島嶼生態環境的脆弱和封閉導致文化深度和廣度受限,乃不爭的事實.陳玉峰刻意切割閩南文化和中土文化,難道不正是封閉性島嶼心態的呈現?!

「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乃是泯除主客二元對立.無論心、物或是天、人甚至於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關係,皆是相融而並生.在各門各派對此觀念的詮釋裡,莊子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可算是最具體且深刻.若針對建立新的環境倫理來說,這是對抗發展主義兩大前提一一物質不滅和唯人至上一一的最佳利器.

在現代資本主義把餅做大的過程中所造成的天人對立,迫切須要一種新思維來緩和.只要經濟學家無法回答下列問題:一個無限成長的經濟系統,如何與有限的生態系統共存?這群傲慢的人類就沒有資格以半科學半巫術的技倆,持續壟斷經濟事務的發言權.至於對未來世界的發展,生態學家則不應該怯懦地將經濟不斷發展視為詛咒,但卻毫無具體作為.

現代化的便利和富裕是必須付出相當大代價的。但當大眾把經濟停止增長等同於回到前現代,尤其是當節儉和儲蓄不再是美德時,反人類中心主義的生態主義就注定成為人文主義的敵人.


淺論中西文化的生態環境(五)
2012/03/11 19:40

為什麼我們失敗的如此成功?!

近代科技和工業文明已徹底改變自然生態環境,「人定勝天」也已在此改變的過程中深植人心.以下我們不妨就從【生態赤字】的研究,來看「人定勝天」的實踐後果.生態赤字(ecological debt day 或稱“Earth Overshoot Day”),是用來計量人地系统间自然资本的供需情况和可持续程度的指標。一個地區的生態承载力小于生態足迹時,出现生態赤字,生態赤字表明该地區的人類负荷超過了其生態容量。

人類在1987年首度進入生態負債狀態,而最近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研究人員對150個國家進行總體經濟狀況和生態健康排名,結果最後一名是新加坡。原因是新加坡的「生態赤字」是全球最嚴重的,該國的消費和生活垃圾,相對於其農業用地和能源等本地可用資源來說嚴重超支.

根據這項研究顯示,高收入國家經濟穩定,但生態指數卻普遍較低。全球第三大煉油中心,在各國人均GDP排名第三的新加坡在生態健康排名末尾。而美國、英國及日本,則位列第103、129及144位。


其他受儒教影響的韓國也列於倒數五名內.中國則排名第106.至於台灣的生態負債也是極高,12天耗完全年承載 .過度使用資源超過自己的負載能力的國家,一方面是以「吃老本」的透支方式來支撐現下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則是透過貿易,在現今的經濟制度下「合法地」使用了其他國家的資源。不斷堆積的生態赤字和財政赤字一樣成為當前人類的大問題.

但最值得注意的是,東方人順應自然的傳統觀念顯然已在現代化過程中消失.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日本這些儒教影響的地區,生態負債都極高.由此看來,我們還可以睜眼說瞎話,拿「天人合一」作為武器,來對抗西方的天人對立?!

在消費主義文化橫行的今天,是誰主宰富裕滿足的定義?是企業主?廣告商?還是人類本身無窮無盡的欲望呢?當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消逝後,我們真正剩下的是什麼?就如劇作家Tennessce Williams所說:人類是會死的畜生,只要有錢就會不停地買買買......甚至於在潛意識裡懷抱一種瘋狂的希望,可以買到長生不死(Cat on a Hot Tin Roof ,1955).貪婪已將人類鎖進消費主義的牢籠裡.

為了實現富足,於是經濟增長成為必要之惡.在拼經濟的口號下,瘦肉精得吃,FTA得簽;員工的過勞死遭到漠視,而約聘制則成為常態.


淺論中西文化的生態環境(六)
2012/03/19 13:36

欠缺主體性的自然界和講求主體性的人類如何共存?

「全盤西化」蹂躪後的中華文化、「脫亞入歐」洗腦下的日本文化,如何面對超高的生態負債?2004年物理學家楊振寧在演講中不惜向易經開火,認為易經影響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所以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並且強調近代科學要摒除天人合一的觀念,承認人世的規律和自然的規律是兩回事.而其中最引人爭議的一段是:......從天人合一產生的观念是天人和諧,天人和谐对于中国传统思维与社会的影响,比因為植根于天人合一、所以没有發展出近代科学的影响还要重要。

一般而言,科學家就算不是天人對立的支持者,至少也是天人和諧的反對者.現代社會依賴和信賴科技,所導致的與天爭地、與天爭命,已經是囂張過了頭.但在現行的經濟體系下的人類,卻又卑賤到和那些他們所食用的肉雞、肉牛一樣的命運.為什麼?

從思想史的脈絡來看,排斥超越意識的西方近代人文主義要負最大責任。過度世俗化的西方近代人文主義,讓人類喪失生存價值和意義,淪為欲望的滿足者.當企業主只管滿足自身追求利潤、累積財富的欲望時,身為員工和消費者自然成為被害人.但對那些拿月薪買名牌包的消費者來說,他不會自覺自己是受害者,反而因為欲望得以滿足而沾沾自喜.

當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縫製衣服和種植食物時,衣食供應鏈已經毒害環環相扣.在消費市場裡真正的主宰者絕不是消費者.在企業主和廣告商聯合主導消費市場的網絡裡,人們早已喪失選擇日常用品和食物的能力.大家依賴和相信政府會把關,但美牛強行扣關儼如當年英國鴉片.雖然我們可以選擇拒食,但終究消費者在這一場即將上演的糧食戰爭中是完全沒有籌碼的.

為什麼大部分人會漠視人口急遽增加以及氣候變遷的挑戰?研究指出,未來40年,要餵飽全球人口得需增產7成的糧食。但GMO(基因改造有機體)食物的存在,緩和了糧食短缺的嚴重性.只不過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卻造成不可逆的生態危機已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以下是對GMO(基因改造有機體)食物的相關報導:
據路透社2011年08月31日報導,美國聯邦機構地質部門(USGS)長期跟蹤調查發現,在美國集中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農業區域(大約四個州範圍)之河流水系和空氣中,都發現足夠大量的草甘磷轉基因農藥成分的嚴重汙染。--- 那說明,短期內可能不顯示,而長期種植則發生轉基因農藥成分釋放累計而造成生態系統和國土農田的嚴重危害。
美國地質部門(USGS)長期跟蹤調查報告是08月29日公布的。報告說:轉基因作物種植不但沒有減少農藥用量,反而大幅增加;譬如,2007年,美國農田的草甘磷除草農藥用量為88,000噸,而1992年則為11,000噸;即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後、該農藥用量增加八倍左右。草甘磷農藥是孟山都“拳頭”產品之一即轉基因大豆的主要轉基因成分。......
美國聯邦環保部門於今年11月底發布的公告說,轉基因作物的抗蟲除草功能已經嚴重退化甚至已經消失,已經造成“超級害蟲”和“超級雜草”的嚴重危害,如今又出現生態系統嚴重危害,同時使農業區蒙受足夠嚴重的損失。(註:轉基因成分的功能退化或消失,也正是使農藥用量不減反增的主要緣故之一)。公告還特別指明,孟山都公司提供的相關分析和監測系統是很不足或很不完善的。......
關於轉基因食品作物的嚴重危害風險,早就有不少調查報告和實驗報告了。面對那些報告或論文,以往多年,孟山都公司都是自己、或雇用學者或刊物編輯,對那些報告論文做猛烈的駁斥或強烈的自我辯護。而今年以來,孟山都公司姿態大不相同,出現了“異常”。
譬如,今年年初,美國頗有成就和頗有名氣的植物科學家胡伯博士給美國農業部部長發函,說明了轉基因作物的危害風險,其中包括導致不育等危害。春天時候,該函件得到美國農業部證實屬實。對此,孟山都公司回避而不做任何評論。到了今年下半年,特別是這一兩個月美國官方發布了關於轉基因作物種植造成生態系統嚴重危害的調查報告,孟山都公司采取了“乖乖”聽從調查報告的立場、甚至開始檢討自己的分析方法和監測系統的問題了。
孟山都公司那些“異常”做法的背後,恐怕是大有文章的。我的初步觀察是:那很可能意味著孟山都公司已經做好了拋棄“第一代”轉基因產品(用轉基因手段插入抗蟲除草農藥成分的作物為“第一代”轉基因產品)和用“第二代”替代的準備。換句話說,孟山都公司終於默認或承認轉基因神話是徹底破產了,並做好了迎接“第一代”轉基因徹底破產和改弦更張另搞一套的準備。
在中國,到目前,已經獲準的轉基因作物都是屬於“第一代”轉基因技術產品範圍的。就是說,試圖“三五年上餐桌”的轉基因水稻,也是屬於“第一代”、即在美國是因嚴重危害而已開始醞釀拋棄的轉基因技術產品。
在美國,官方已經證實轉基因作物造成了“超級害蟲”和“超級雜草”的嚴重生態危害;如今,又證實了轉基因作物(特別是草甘磷農藥成分的轉基因作物)造成大規模的河流水系和空氣汙染的更嚴重危害。面對那些已經發生的嚴重危害,中國農業部門及其官員說:轉基因作物不會造成“超級雜草”和“超級害蟲”;他們雇用的槍手則說“轉基因作物更環保”。那不整個是睜眼說瞎話嗎?
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農業官員用違法手段、把孟山都公司為動物飼料而提供的草甘磷轉基因大豆作為食品進口到中國,迫使中國民眾吃了好幾年。所以,我想,如果美國官方希望做個全球範圍的轉基因食品作物危害對人類安全威脅的調查的話,那麽,他們可以申請到中國做做調查研究,--- 在中國農業官員的努力推銷之下,中國民眾已經成了全球轉基因實驗的老鼠了。

淺論中西文化的生態環境(七)
2012/03/31 09:32

從自然演化到人為演化

綿羊桃莉(1996年7月5日-2003年2月14日)是人類通過成年體細胞複製成功的第一隻哺乳動物。它是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培育的,7年裡它一直生活在那裡。最初科學家並沒有宣布它出世的消息,直到1997年2月22日全世界才得知第一隻複製哺乳動物已經誕生.
                            一一维基百科


嚴格來說,基改食物的出現無疑是有主體意識的人類對無主體意識的植物進行霸凌;而桃莉羊的出現,則無疑是有主體意識的人類對無主體意識的動物進行霸凌.

尼采在《人性,太人性的:自由靈魂之書》(Menschliches, Allzumenschliches, Ein Buch für freie Geister)一書中,反覆地究詰道德感的歷史,其中有個相當重要的觀點就是善的層級(hierarchy of the good).而一旦我們接受善可以分層級,則必然得追問其區分的基礎和標準何在?這終究是個無趣的思考遊戲!

但霸凌的問題逼使我們必須正視善的層級,當人文主義走了數百年都無法確保人權,我們能奢望保障動物權和植物權?!

口蹄疫、狂牛病、禽流感撲殺的是禽畜,真不知哪天輪到撲殺的是人類?!




@livemail.tw

對付煩惱與困惑的捷徑一一使問題消失

    觀念史家Isaiah Berlin  在〈二十世紀的政治理念 〉一文中,談及人類掩蓋問題本質的企圖,雖然自古皆有;但 二十世紀在使用人為方法消除懷疑並貶抑令人不安的問題時,和過去有兩大差別。 第一,比起虛偽地自稱解決問題的反動派和浪漫主義者, 二十世紀人類則傾向犬儒和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