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民進黨的選民」這種稱號所蘊含的反智現象


眾所周知,渡也是民進黨的死忠支持者.他去年在臉書勇敢地陳述自己對曾經支持民進黨感到憤怒與懺悔.日前更大肆批評蔡政府:

「我們做每件事,事先、事中、事後都會思考這樣做好嗎?怎麼做會更理想?會不會有負面作用? 總統府從去年「自自冉冉」春聯事件至今(包括星戰日風暴兵交接),皆荒謬至極。
此外,經濟、外交、軍事、教育等,有什麼成果?更確切地說,可能有成果嗎? 總統府每做一件事,事前、事中、事後,都用肛門在思考!我們卻認真、努力做事、生活,我們不如死了算了!」(參見總統府五四慶祝國際星戰日 詩人渡也感慨:用肛門思考 〉)

平心而論,最近看到很多名人的發言才知道原來就是有這麼多的陳芳明們,民進黨才得以玩得如此盡興!對照之下,渡也不惜冒著被潑糞的危險,勇於發言抨擊民進黨算是難得.

但令人費解的是,那些長期支持民進黨的一般人究竟從民進黨得到甚麼好處?僅僅是把國民黨拉下來能有甚麼實質效益?很空洞不是嗎?普通人過日子是很現實的,遙不可及的台灣國有啥吸引力?


悲哉!渡也得等到自己的人格遭到侮辱才知覺醒,其他人呢?


研究者所稱的這些台獨基本教義派會一直作為「民進黨的選民」?目前以台獨為主要訴求的政黨很多,不是嗎?當台獨已變成時尚浪漫想像時,當年對抗國民黨的那種悲憤激情是否也隨風而逝?當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始終不敢宣布台獨時,這些台獨基本教義派會如何反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評價文化優劣的基準何在?

近日細觀《觀察者 》連續刊出的數篇文章,可謂概括出儒家思想在現今中國社會的風評。 儒家思想为中国近代落后背了黑锅   东方大国没有创造力是不是因为独尊儒术? 儒之大者:儒家究竟要做什么 上列首篇文章引戰,道出一個關鍵性問題: 儒家阻碍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和经济繁荣的这些观点真的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