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 星期二

從衛生紙到蒜頭——是市場失靈抑或政府也失靈?


蒜價大戰提前開打!進口蒜頭惹禍或產地盤商壟斷?農民如何突圍?〉一文中,作者赤裸裸地呈現出市場經濟的殘酷常態.相對於上個月的衛生紙之亂,蒜價崩盤的衝擊當然不算甚麼.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為操作之所以日益囂張和政府失能是息息相關的.

農委會如何處理這次蒜價崩盤的危機?且看上引文的描述:
為平穩產地信心,農委會昨召開記者會滅火,先是農糧署澄清進口蒜頭早已消費完畢,對蒜價影響「微乎其微」,副主委陳吉仲更呼籲業者直接以「濕蒜每台斤產地價格15元、乾蒜每公斤產地價格55元」收購,等於搶先訂定「保底價格」,盼啟動外銷能緩解國內蒜價波動。
然而此舉在產地來看,卻無疑替尚未出世的孩子判了死刑。地方農會指出,目前產地大宗蒜頭根本尚未採收,確切產量也都仍無法預估,以農會在第一線估算,「今年產量並沒有超出需求。」但看到農委會大動作喊出「啟動外銷」,農民自然認為是「生產過量」,產地容易陷入恐慌。
為什麼農會和農委會無法合作,在第一時間正確判斷問題所在?反而越幫越忙?既然穩定價格是這些單位的職責,為何無法事先掌握國際市場的脈動以及產地狀況?蒜商和蒜農的習性也是價格波動劇烈的因素之一,這些單位難道不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付煩惱與困惑的捷徑一一使問題消失

    觀念史家Isaiah Berlin  在〈二十世紀的政治理念 〉一文中,談及人類掩蓋問題本質的企圖,雖然自古皆有;但 二十世紀在使用人為方法消除懷疑並貶抑令人不安的問題時,和過去有兩大差別。 第一,比起虛偽地自稱解決問題的反動派和浪漫主義者, 二十世紀人類則傾向犬儒和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