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地中海》 中譯本的幾項建議(一)
Fernand
Braudel, La méditerranée et le monde méditerranéen a l'époque de Philippe
II,Paris:Armand Colin, 9e
édition.
唐家龍等譯,《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本文簡稱《地中海》), 北京商務印書館 , 1996.
唐家龍等譯,《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本文簡稱《地中海》), 北京商務印書館 , 1996.
《地中海》於1949年正式出版,中譯本於半世紀之後也終於問世.綜觀布勞岱的幾本重要著作,本書在翻譯上最為困難.究其原故,大致可分兩方面來說.首先,是有關專有名詞的掌握實屬不易.這牽涉到中文世界的學術研究水平.此處試舉兩個明顯的例子來作說明.其一,"Cinque Savii Alla Mercanzia"(英譯:Board
of Trade),乃是威尼斯共和國專門設立作為參議院有關商業事務方面的顧問團,可譯為「商業諮詢委員會」.商務版中譯本將它譯為「商界五賢人」(I,頁172)比較無法顯示它的角色和功能.其後原文簡寫成 "Cinque
Savii",譯者又將它譯為"五賢人會議",令讀者誤以為是不同的機構.
第二個例子,Ragusa 這個城邦的最高行政長官稱為Recteur(英譯:Rector),由於他的任期一次只有一個月,所以原文出現時都是複數形態.但可能由於此字和
rector 拼法相同,中譯本理所當然地將它譯為「教區本堂神甫」(I,頁376),[李弘祺的《西洋史學名著選》譯為「教區牧師」(頁409)].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譯事之難可想而知.
至於其他諸如 "nolis"、 "muda" 這類術語的翻譯也是相當棘手的.關於 "nolis" 這個字,中譯本先是譯成「船租」(頁426), 繼而譯成「船運」(頁430), 然後又譯成「租金」(頁438). 根據Grand Larousse Universel,此字譯成 「船租」是符合文脈的,但譯者為何又轉譯成 「船運」?其實,將這個句子譯成「......對貨物 船隻和船運提供保險」是不合理的.保險業從未將船運這類抽象物列為承保標的.因此,以字義和承保標的來看,此句正確譯法應為「承保貨物、船隻和船租」.
再就muda(複數:mude)這個字來說,它同時意指輸送期 (a loading peiod) 和輸送中的船隊(ships in convoy).法文版第一冊共出現四次;中譯本第一次漏譯(頁180),第二次譯成運送期(頁441),第三次譯成運輸船隊(頁441),第四次則譯成定期航運(頁443).在此特將第四句的原文抄錄如下:
s'enrichissent au dam non seulement des cittadini mais de l'Etat qu'ils mettent en peril, des mude de galees et de nos naves.
《地中海》在翻譯上的困難除了專有名詞之外,還包括作者的論述方式.由於作者提倡以問題史學(histoire-probleme)取代敘述史學(histoire-récit),因此在論述一個事件時,絕少將來龍去脈交待清楚.例如作者在談到土耳其打敗開羅蘇丹這個事件與威尼斯命運的關聯時,是如此寫的 :這「一切都是有規律的,確定的,......,並且似乎還得到了政治保障,因為敘利亞和埃及都是具有悠久經商傳統的馬穆魯克國家的組成部分.當時誰預見到土耳其人從1516年至1517年間在開羅素丹的鬥爭中將會取得勝利?因此,威尼斯得以安享太平,尤其是富人」 (頁572).
作者的論述方式所導致的問題,還包括以下情況:
View of the Rector's Palace(維基百科) |
至於其他諸如 "nolis"、 "muda" 這類術語的翻譯也是相當棘手的.關於 "nolis" 這個字,中譯本先是譯成「船租」(頁426), 繼而譯成「船運」(頁430), 然後又譯成「租金」(頁438). 根據Grand Larousse Universel,此字譯成 「船租」是符合文脈的,但譯者為何又轉譯成 「船運」?其實,將這個句子譯成「......對貨物 船隻和船運提供保險」是不合理的.保險業從未將船運這類抽象物列為承保標的.因此,以字義和承保標的來看,此句正確譯法應為「承保貨物、船隻和船租」.
再就muda(複數:mude)這個字來說,它同時意指輸送期 (a loading peiod) 和輸送中的船隊(ships in convoy).法文版第一冊共出現四次;中譯本第一次漏譯(頁180),第二次譯成運送期(頁441),第三次譯成運輸船隊(頁441),第四次則譯成定期航運(頁443).在此特將第四句的原文抄錄如下:
s'enrichissent au dam non seulement des cittadini mais de l'Etat qu'ils mettent en peril, des mude de galees et de nos naves.
商務版中譯本將它譯為:它們不惜損害市民和國家利益,大發橫財,使定期航運和我們的船隻處境艱難.
根據文脈和muda的定義,筆者認為應譯成:(外來的小型船舶)不僅使市民和國家的處境艱難,並且損害帆槳船以及我們的圓形商船所組成的定期輸送船隊的利益,而大發橫財.
筆者對“muda"所做解釋是依據Frederic C. Lane所著《威尼斯:一個海上共和國》(Venice:A Maritime Republic)的定義。書中第七章〈東方貿易〉有段話:
Their timing was regulated by law: the code of 1255 provided that shipmasters must conclude contracts with their seaman two days before the end of July for the fall muda, a word that meant both ships in convoy and a loading period.(p69-70)
Their timing was regulated by law: the code of 1255 provided that shipmasters must conclude contracts with their seaman two days before the end of July for the fall muda, a word that meant both ships in convoy and a loading period.(p69-70)
對於《地中海》這樣一部包羅無數人名、地名、船隻類名等專業術語的著作,商務版中譯本沒有附上原文作為對照,是極大的缺失.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可由下列例子得知:
1-首先將中譯本冊一所譯出的三個地名,附上原文:加利西亞 Galicie (頁28);加里西亞 galiciens (頁42);加利西亞Galice
(頁43).其中Galicie
是中東歐地名,前奧地利王室領地;galicien同時作為 Galicie 和 Galice 的形容詞;Galice 是西班牙西北部地區名.試想這麼複雜的問題,譯者竟然隨便給了三個莫名其妙的譯名就打發掉.如果猜得沒錯,譯者根本沒有發覺Galicie 和 Galice 竟是南轅北轍的兩個地名.
而譯者若是從英譯本轉譯,則更難辨認這兩個字的差異;因為Galicie
和 Galice
的英文拼法皆為 Galicia.至於中間那個形容詞,也不是輕鬆就能打發的.譯者只有根據內文脈絡,才能確定指得是Galicie 或 Galice .
2-專有名詞音譯的問題,例如Levant 這個字在本書中明確地指得是「地中海東岸地區」;而中譯本在同一小節裡,先是譯成「東地中海」,
然後又譯成「黎凡特地區」.由於未附上原文,徒增讀者困擾.
中文世界至今未進行譯名統一的工作,而且音譯牽涉到很多問題.在現階段唯一能彌補的方式就是,附上原文以及做原文譯文對照表.商務版中譯本對這些基本工作竟全然不予理會,實在匪夷所思!
取自google圖片 |
《地中海》在翻譯上的困難除了專有名詞之外,還包括作者的論述方式.由於作者提倡以問題史學(histoire-probleme)取代敘述史學(histoire-récit),因此在論述一個事件時,絕少將來龍去脈交待清楚.例如作者在談到土耳其打敗開羅蘇丹這個事件與威尼斯命運的關聯時,是如此寫的 :這「一切都是有規律的,確定的,......,並且似乎還得到了政治保障,因為敘利亞和埃及都是具有悠久經商傳統的馬穆魯克國家的組成部分.當時誰預見到土耳其人從1516年至1517年間在開羅素丹的鬥爭中將會取得勝利?因此,威尼斯得以安享太平,尤其是富人」 (頁572).
為什麼土耳其戰勝開羅素丹(馬穆魯克國家的領導人),威尼斯便得以安享太平?這是因為當時的奧圖曼蘇丹Selim同意威尼斯以繳納年貢的方式,取回一度由開羅蘇丹佔領的塞浦路斯,並且賦予威尼斯在敘利亞和埃及兩地的通商特權.總之,奧圖曼蘇丹Selim與開羅蘇丹在對待基督教國家的態度上有明顯的差異.
再者,本段譯文「......因為敘利亞和埃及都是具有悠久經商傳統的馬穆魯克國家的組成部分」並不恰當.因為具有悠久經商傳統的並非馬穆魯克國家,而是敘利亞和埃及(它們都位於絲綢之路的幹道);在馬穆魯克王朝時,這兩個地區統一了.
參考:馬穆魯克(Mamluk、Mamluke、Mameluk、Mameluke,又名马木鲁克、马木路克),乃是从公元第九到第十六世纪之间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和阿尤布王朝苏丹的奴隶兵。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式微和阿尤布王朝的解体,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并建立了自己的布尔吉王朝(Burji dynasty),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最早的馬穆魯克服务于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他们来自于高加索地区和黑海北部。当时那里有各种游牧民,如格鲁吉亚人、切尔卡斯人和钦察突厥人。大多数游牧民都不是穆斯林.
作者的論述方式所導致的問題,還包括以下情況:
En 1586, les trois navires de Cavendish ont respectivement 140, 60 et 40 t.(I, 278)
這個句子所提到的人名只有姓,沒有名.日譯本的譯註是這麼寫的「 1592-1676,イギリスの將軍」(I,506).很明顯的,這是張冠李戴了.從年代和事件發生的經過可知,此處指的應該是英國航海家Thomas Cavendish (1560-1592).日譯本的譯註對讀者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雖有錯,但這種讓學術紮根的基本工作是中譯本所欠缺的.
Thomas Cavendish (1560-1592)--取自維基百科 |
《地中海史》是非常值得譯介的經典之作,不僅因為它在方法論和史學概念方面具有原創性的貢獻,更難得的是它擺脫敘述史學的平面描述.即使原本枯燥的地理史學,讀來依然生動有趣.商務版中譯本的出版,讓讀者獲得閱讀原典的機會.可惜的是,當讀者走進「就像費阿刻斯人的科孚島,亦或食落拓棗人的杰爾巴島,人們可以發現尤利西斯本人,歷經許多世紀之後仍無變化」 (頁528);「只要世界上還有活人和強者,城市就可能消失」 (頁573),這樣的文字迷宮中,想必只有一片茫然,遑論理解其中深意 !
其實這第一個句子指的是,在數世紀之後,人們在科孚島和杰爾巴島所見到的人,和尤利西斯本人所見到的人,是過著一樣的生活.至於第二句應譯成 「這些城市不會被排除在活躍以及強大的世界之外」較為合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