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在裂解與整合之間(二)


2017年英國大選在一片譁然中落幕。BBC駐紐約記者尼克·布賴恩特(Nick Bryant)在報導中直言:英國,大選之後政壇一地雞毛;美國,白宮、總統危機不斷。同時,一個新的國際秩序正在成形,領銜者肯定不講英語……」。



滿江紅不斷游出了新的圖案
 
英國脫歐、川普退出巴黎協定、德國呼籲歐盟要走自己的路,國際秩序重整已是大勢所趨。先知先覺者可趁勢而起,後知後覺者則注定被邊緣化。後者此時若是再選錯邊站,那就不是一個慘字了得。

很不幸地,目前的台灣政府就是屬於後者。在國際秩序重整之際,外交毫無彈性、底牌自掀,一副草螟弄雞公的蠢樣,真的不忍卒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評價文化優劣的基準何在?

近日細觀《觀察者 》連續刊出的數篇文章,可謂概括出儒家思想在現今中國社會的風評。 儒家思想为中国近代落后背了黑锅   东方大国没有创造力是不是因为独尊儒术? 儒之大者:儒家究竟要做什么 上列首篇文章引戰,道出一個關鍵性問題: 儒家阻碍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和经济繁荣的这些观点真的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