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歷史悲歌:「作為誰而生存」

左獨與解殖一文中,作者左甩右拋地把以台灣民族主義為號召的極右派硬是揉出個樣子來。其中有段話最妙:
左獨既然只為了與左統做出區辨,其實它多半只是提出一種政治立場的可能性。在台灣缺乏左翼傳承的情況下,這個左要怎麼左,就有很多自由度。橫空出世的好處,是不在西方左派憂鬱的脈絡之下,也不用分享西方老左對中國革命的粉紅色幻想。但壞處是各種強作解人的自以為左但實際上不怎麼左的主張,被滿懷希望地簇擁為左翼政治[1] 。

有人說國家乃是歷史與文化的載體。但說也奇怪,台灣島上的這部國家機器,卻只能讓這個島上的人互鬥到死.為了這部國家機器該叫阿貓或阿狗爭得你死我活.為了甚麼是真正的台灣人更是殺紅了眼.

台灣是非正常國家.的確說得很對!國名、國歌、國旗都未定,歷史也得重寫.甚至最基本的文化內容,都得由政府重新規範.

台獨企圖先處決了中華民國,但卻無能給這島上的人一個新國家.台獨民進黨明明已取得國家機器卻故意裝蒜鑽漏.台灣這條破船還能駛多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評價文化優劣的基準何在?

近日細觀《觀察者 》連續刊出的數篇文章,可謂概括出儒家思想在現今中國社會的風評。 儒家思想为中国近代落后背了黑锅   东方大国没有创造力是不是因为独尊儒术? 儒之大者:儒家究竟要做什么 上列首篇文章引戰,道出一個關鍵性問題: 儒家阻碍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和经济繁荣的这些观点真的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