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從罷昌案來看信仰與價值是否可以透過民主選舉來進行對決


罷昌案終於落幕了.從國時三黨的反應,可以看出此一罷免案的象徵意義.在若不是民進黨堅持門檻就被罷免?黃國昌:個人與制度應分開處理一文中,大略描述了民進黨與時力之間的競合矛盾.但作為選民的我們,實在很不齒民進黨那副邀功的嘴臉.黃固然虛偽,但民進黨一副薑是老的辣的狡猾更是無恥.

民主選舉的公平性或許是假的.黃國昌是否比其他立委更該罷免的確有商榷的空間.但罷昌失敗後,孫慶餘之流竟然寫出公民運動不是以「鬧事」為目標這種充滿鄙視的文章,認為:
「罷昌」案及反賴清德「功德」說,都是公民社會低水準的政治演出。國民黨「黨國」當政期間,台灣民主改革由在野的黨外及民進黨推動,由執政的蔣經國及李登輝(類似十八世紀的開明君主)配合達成,符合啓蒙運動以來的世界進程(甚至台獨運動也是世界自決潮流的一環)。民進黨當政後,民主改革失去「由下而上」動力,國民黨一味抗爭,太陽花學運英雄成為被罷免對象,年輕人則由太陽花學運的國族存亡之爭淪落為「反功德」的意氣之爭,公民運動居然以「鬧事」為目標。如果公民社會再不自我檢討,那許多「民主第三波」國家的民主倒退,恐怕將成為台灣前車之鑒了!
太陽花學運英雄孫慶餘這類人眼中,只要能把國民黨碎屍萬段的,不管是人渣或是窩曩廢一概都是英雄.如果孫XX肯認台灣社會的價值多元,為何敢口出惡言認為反民進黨的都是低級的鬧事傢伙

有人將反罷昌與罷昌行動視為進步與保守勢力的對決。自居為進步的時力支持者更進一步將安定力量視為危險的極端保守份子。因此,罷昌行動的失敗表示保守勢力所帶來的人權威脅暫時解除。

進步與保守是誰根據甚麼標準來論斷?難道只要是新的流行的就是進步?更何況為何只有保守勢力具有威脅性

其實在社評:尊敬的長輩與蔡英文執政的價值這篇社論中,就無意間流露出了令人憤怒的差別心:
蔡英文日前在一場與台中藝文界人士餐敘的場合裡終於談到同婚議題,她說:同性婚姻是世代議題,價值形成體系不同,非常難有共識,連她「一向非常尊敬且對台灣有深摰情感的前輩」都還不能認同。言下之意,她仍在溝通同婚立法的問題。
安定力量反同就是邪惡的踐踏人權的保守勢力,而愛台灣的老前輩反同就必須謙卑地等待他老人家點頭才能立法.試問這種國家的人民如何產生共識互砍或許乾脆一點.

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勞基法修惡是否逼出真正的覺醒?

查遍抗議勞基法的相關報導終於看到一篇深自反省的文章一一寄生藍綠,就是勞工階級過勞死的根源其中最精采的一段摘錄如下:
......當年的總統廢票論,敵不過讓民進黨取代國民黨的選民期待,同時,第三勢力的立委候選人們,也想藉民眾期待民進黨的這股動力一起雞犬升天。這次勞基法修惡抗議聲中,「民進黨背棄勞工」的口號,根本反映了選民一路以來對於政治自主性的缺乏自信-明知蔡英文一定會勝選,為何還不敢以廢票累積能量,持續監督制衡?包括第三勢力小黨,明知民進黨的欺騙性,卻也在選戰期間紛紛放水、甚至還藉拱蔡英文來拉抬自身選情?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執政,與資本家靠攏的本質早就暴露,這回邱議瑩嘲諷反對勞基法修惡只是「錄音帶」,潛台詞就是在對選民公然挑釁:你們還不是靠我們拉下國民黨的?敢奈我何?
說得真是透徹痛快!民進黨為何敢如此囂張跋扈?!的確正是那些不滿國民黨統治但又看不清政治本質的人所成就的台灣走到這一步一一進退失據一一完全是自找的。

只不過消極地投廢票真的能夠累積能量監督制衡作者最後慨然提出「勞工只有靠自己參選拿回政治權力,才是最牢靠」,想必累積的憤懣已臻至沸點。但在目前結構已經失能的情況下任何人參選都必須有無力回天的心理準備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鍾佳濱蒐集國民虹膜的真正動機是甚麼?


終於,在從獻金資料看「虹膜生物辨識案」的眉角一文中,看到有人很專業地找出鍾佳濱、劉世芳等人之所以提出蒐集國民虹膜的「戶籍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的相關連結。據此,提案人鍾佳濱的提案真正緣由必須被放大檢視。

冷眼看著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總覺得到頭來只是從比拳頭轉換成比財富而已。所有施政、立法的背後都有財團的影子。政府充其量只是為有錢人服務的奴才。

蒐集國民虹膜是政府為了加強科技監控?還是某些立委純粹圖利生物辨識系統整合商?不管如何,在道德淪喪、法律扭曲的時代,任何人想在身分證上加碼所謂安全機制都是動機不良。


最後再從印度生物辨識身分證資料庫外洩?11億國民個資賤價盜賣一文所描述的情形來反推生物辨識系統整合商和政府勾結的多麼愉快
印度政府表示,推動生物辨識身分證的目的,是為了給予中下階層跨區登錄的「法律地位」,並藉此協助政府整合社會資源,避免救濟濫用與冒用人頭的狀況一再發生;然而反對團體卻質疑,生物資料庫的建立給了政府太多權力,透過Aadhaar的紀錄,個人的信貸、行蹤、生活習觀都將曝光在在國家機器的全面監視下,而這些資料卻又輕易地被政府轉交給電子商務公司使用,往來之間爭議始終不曾斷絕。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吳慷仁當然得痛快吞下太陽花的惡果!


【重磅快評】太陽花種的惡果 吳慷仁該吞嗎?一文中,作者客氣地試圖揭開名人的假面具:
以《一把青》獲得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的吳慷仁,接下大陸品牌手機代言,卻遭對岸網友掀出三年前曾參加太陽花學運,遭質疑:「又是一個反服貿不反人民幣?」號稱「台獨剋星」的黃安也表示:「所以,當時你們是在反什麼東東?」吳慷仁則透過臉書回應,當時是說:「不同意處理的方式,但並不反對服貿。」......
吳慷仁澄清,三年前他參加太陽花學運是因為「不同意(服貿)處理的方式」,更表示自己始終沒有說過「反對」。問題就來了,吳慷仁所不同意的,究竟是指泛指馬政府處理服貿的整個過程,或是只對當時前立委張慶忠的宣布將服貿案送院會處理方式有不同意見?

如果說是單指張慶忠於擔任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集人時,在卅秒之內將服貿協議送交院會,有黑箱之虞,那吳慷仁恐怕還欠社會一個解釋:張慶忠如此作法真那麼萬惡不赦?是可以補救的議事瑕疵或是違法亂紀作為?未進一步深思,即可被一個簡單的扣「黑箱」之帽鼓動就可以上街頭,那面對如今蔡政府完全執政下的種種黑箱,是否更該上街頭?......
太陽花運動充斥情緒性反中言論、進而讓兩岸關係走向陡滑坡,已是不爭的事實,然隨著時空的進展,卻也不斷出現一面又一面的「照妖鏡」,映照出這場運動背後的民粹盲動、政治陰謀與虛假。

但這些無知的跟屁蟲根本不值得討論(敢做敢當,否則就是道地投機分子)。真正無恥、可悲的乃是那些衝鋒陷陣的運動領袖面對民進黨的囂張,竟然只會說:「民進黨這種行動上的昨是今非,更令他感到難過」。


其實,每當妖西這種人開始抱怨民進黨始亂終棄時,總有人會狠狠奚落一番,遇人不淑豈是不淑者的錯?!更有網友不留情面地留言:

有我們在學校教導學生民主、法治、人權的些微貢獻,才有你們「太陽花」的一批人,出來破壞了我們幾十年來的辛苦努力,台灣各方面大幅倒退;過去你們幫民進黨鬥爭奪權,現在他們登上了權力的寶座,你們卻連湯都嚐不到一口,現在在我們看來,也只不過是分贓不均,狗咬狗一嘴毛的瘋狂而已!當初你們不是說「當獨裁已成事實,革命就是義務」嗎?為什麼不敢站起來,發動當初「太陽花」的一批人,出來「鬧革命」,佔領立法院,包圍總統府和行政院,手拉手唱「島嶼天光」?還在等著蔡英文和民進黨分幾根骨頭給你們去啃嗎?你們只會欺負愚蠢懦弱的國民黨和馬英九,卻沒有膽量去對付民進黨,說穿了,只不過是一群分不到糖吃就在地上打滾撒賴的「俗辣」而已!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批踢踢實業坊」將步「天空部落」後塵?


「天空部落」從年初改版至今,始終像植物人一樣,只是存在.

台大批踢踢實業坊PTT近期也發生數度當機,在10月30日晚間,因主機硬碟損壞而無預警當機,11月3日修復後不到一週的時間又在9日下午2時左右出現無法登入狀況,18日下午6時左右,PTT再度無預警當機。

今天(11月21日)又宣布停機三小時維修.妙哉!有網友懷疑,「法案有爭議,PTT就會剛好當機或維修欸,好巧啊。」

行政院聘請駭客出身的人來管網路,可真聰明!

太陽花已經整個大崩潰了?

根據報導:
高度爭議的《勞基法》修正案,17日立法院一讀通過後,於今(20)日進入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審查,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搶先在會議開始就進行程序發言,表示由於未過法案的「復議期」,質疑程序違法,要求下星期二才能排審,並佔住發言台。.......
徐永明以2014年時任國民黨立委張慶忠排審《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為例,表示當時由於民進黨的會議攻防,成功逼張慶忠將委員會改為公聽會。他認為連張慶忠都懂得遵守「復議期」。林靜儀則回應:「我絕對比張慶忠好,」表示徐永明下午可以到政論節目上發表論述,要他不要浪費其他委員的時間,並要求時代力量黨團助理將議事規則拿給徐永明拜讀。民進黨立委邱議瑩也向徐永明高喊:「你還在這裡稱讚張慶忠,你們太陽花已經整個大崩潰了!」

第三勢力代表徐永明為什麼選在此時提到張慶忠?他真的精神異常?此一爛招可以同時賞國、民兩黨耳光?恐怕痴人作夢!

有個天真的媒體人說:
民進黨和第三勢力爭奪得是純潔性、理想性的旗幟,事涉正統、正當性之戰,猶如親近的教派之爭,總是特別險惡。
是嗎?台灣政壇還有人想爭奪純潔性、理想性的旗幟?太搞笑了!

無能的馬英九任內無法處理王金平,卻又無知地培植了另一個王金平一一吳敦義,結果就是高雄幫得以在藍綠共同扶植下成為最大詐騙集團.慶富案絕對不只是詐貸案.此案所呈現的就是李登輝新台灣人的本質一一一切老子說了算.



arrowoftime2014  在天空部落發表於13:20:52 | 台灣之死


就促成公民社會覺醒、啓蒙了千千萬萬「娜拉」而言,太陽花的成功是堪與五四運動比美 
                                                             ——孫慶餘專欄:「娜拉出走以後」才是太陽花的考驗

林義雄開砲,終於引爆民進黨與第三勢力之爭,表面上這是選舉競爭,然而,民進黨和第三勢力爭奪得是純潔性、理想性的旗幟,事涉正統、正當性之戰,猶如親近的教派之爭,總是特別險惡。
                                                                                ——吳典蓉專欄:民進黨的中年憂鬱


從野百合(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到太陽花(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間),時序推移,學運世代的努力結了甚麼果?

孫慶餘說:「娜拉出走以後」於是變成所有反抗者、改革者接下來要面對的嚴肅課題。慘啊!腦中不禁浮出毛澤東那副五四文藝青年的鬼樣.

娜拉?和舊社會決裂出走?未免太抬舉這群反抗者.更何況,至今走不出五四思維,把傳統、現代二分者實在不配談時事.越談越壞事!

太陽花之後出現的第三勢力為何需要林義雄的關愛眼神?甚至由他帶頭要求民進黨讓出選舉空間?

既然有勇氣衝撞馬英九這個獨裁,為何沒信心直接面對選民,勇敢承擔選舉的成敗?!

根據報導:「第三勢力整合 蔡英文盼加速,真的很可恥!台灣的民主真是道地的扮家家酒.不同理念、不同目的,只因為要勝選,於是趕緊整合.試問這種整合和搓圓仔湯有何不同?!

若從思想史視野來看「娜拉的出走」,台灣更是無地自容.野百合世代一個個走上政治舞台,搞了二十四年後台灣已淪為「鬼島」.然後接著輪到太陽花撒潑.難道「娜拉出走以後」真的如魯迅所言,只有兩條路:一是墮落,一是回來?

且看張愛玲如何犀利地諷刺出走的另一面一一「上樓」:「中國人從『娜拉』一劇學會了出走.無疑地,這瀟灑蒼涼的手勢給予一般中國青年極深的印象.......一樣是出走,怎樣是走到風地裡,接近日月山川,怎樣是走到樓上呢?」

第三勢力不思在烏賊選戰中成為中流砥柱、力挽狂瀾,卻急功近利地依附在民進黨的羽翼下,希冀盡速取得政治權力.這無疑證實了太陽花學運根本是政治鬥爭的附屬物.

318,占領立法院的學生將馬英九這個獨裁者羞辱到須至慈濟找慰藉.事隔一年,他仍可以在520大談睡得好.檢討他的領導風格適足以呼應當今台灣必須正視的問題一一健全政治制度以防止權力腐化.

從李登輝捧著一個人的聖經不停地荼毒台灣開始,再看看那些罵馬英九不餘遺力的第三勢力如何囂張地布局選戰.馬英九絕對不是最後的獨裁者.

為什麼有人預言蔡英文只是女版馬英九?為什麼台灣第三勢力在表演了「娜拉出走以後」也只會到立法院去更上層樓? 難道反抗者只對政治舞台感興趣? 還是他們根本就是政客豢養出來的打手?

 .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從全民指紋建檔到蒐集全民虹膜一一沒有共產主義的列寧式未來近了


根據報導:民進黨立委鍾佳濱等24人,為使國家履行義務順利、提升行政效能,增進人民使用政府提供之服務之便利,提出「戶籍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並說明,國家應蒐集國民虹膜,供辨識身分之用。方便公務員直接以容貌辨識、查驗人民身分,不須強制要求民眾攜帶身分證。

連署的有莊瑞雄、黃偉哲、何欣純、吳思瑤、蘇巧慧、鍾孔炤、羅致政、劉櫂豪、吳秉叡、趙正宇、葉宜津、邱泰源、施義芳、李俊俋、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趙天麟、管碧玲、蕭美琴、陳明文、段宜康、陳素月、周春米、劉世芳。


看來後資本主義人類的「後人類境況」一一一個由資訊科技與生物科技所主宰的社會一一已經確確實實降臨了!


這個草案出來閒晃了幾天,在輿論壓力下胎死腹中;但鍾佳濱在16日表示將提案撤回調整,之後會再徵詢各界意見,爭取連署立委支持,重新提出。哈!
                                             

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

「美德優先於自由」vs.「自由優先於美德」


arrowoftime2014  在天空部落發表於18:03:36 | 台灣之死
 



馬英九, 這三個字終將讓史家扼腕擲筆?!他曾經以清廉的道德形象成為領導人,但最後卻替共產黨那套道德無用論做了最佳註腳.

上世紀末的巴黎街頭,中共留學生曾以欽羨的口吻提及這位台灣政壇新人, 所流露出的正是對中共政治領導人的不滿. 但曾幾何時,在曹海波事件中, 以陳永苗為首的120名中國人已嚴肅地準備對馬英九進行憲法訴訟.根據其說法:乃基于他們對中華民國憲法的認同,民國政府應有義務保護大陸區人民的人權,有憲法義務關注大陸維權.

為什麼這樣一位曾經令兩岸人民寄以厚望的政治領袖,竟然落得眾人唾棄?! 這究竟是他個人的問題?抑或是文化的限制?若細究他的統治風格,恐怕兩者皆具.

由台灣政治人物的神化現象可窺端倪.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柯文哲、蔡英文,每個都是被擁護者吹捧到忘了自己是誰的自戀狂.而這些擁護者並非無緣無故地吹捧偶像,偶像的任務是完成擁護者的期待.甚麼樣的人格會如此自信自己可以背負這些期待?我們甚至可追問是真的自信還是被催眠?抑或根本是表演而已?

台灣無數選民每四年就以辦嘉年華會的心態,選出心目中的偶像.只要看對眼、聽順耳就可出賣選票.而一旦期待落空便轉身尋找替代品.所謂民意如流水正是如此.因此,政治明星的經紀人唯有想盡辦法創造假議題以及領導流行,來區隔市場和持續堆高人氣.就像爛歌喉的蔡依林只好被包裝成舞后一樣.

台灣最高檔的假議題就是「統獨」.在總統直選之前,基於政治現實多數人對兩岸問題皆抱持「維持現狀」的態度.經過解嚴後的自由洗禮,台灣主體性和主權意識逐漸高漲.於是,統獨問題也隨著升溫.但弔詭的是,這個議題的熱度是起起伏伏的.就像有人質疑:台灣人真的在乎食安?說實在的,如果多數人都支持「維持現狀」,那麼政客怎麼玩選戰?

但其中最投機的轉折就是由深綠的喊出所謂「統獨是假議題」,因為台灣「只有獨的議題,沒有統的議題」,「統一」在台灣沒有任何市場.台獨份子主張「統獨是假議題」的基礎乃是「台灣已獨立論」.這種病態心理就像神話裡,畢馬龍(Pygmalion)愛上自己塑造的雕像,並要求維納斯女神給予雕像生命,最後終於達成心願.在心理學裡稱之為畢馬龍效應,或稱預期效應(Pygmalion effect).

台灣政壇的典型畢馬龍效應就是柯文哲現象.那些盲從者努力地將平凡粗鄙的柯文哲雕塑成完美的神,然後期待某一天這個萬能的神可以完成其他政治領袖無法完成的夢想.

柯文哲和蔡依林的經紀人都一樣,非常懂得市場需求並且引導流行方向.當選民厭棄藍綠對抗,他們就高唱超越藍綠.在貧富懸殊日趨惡化的社會裡區隔柯、連的出身更是不二法寶.

當年李登輝時代的黑金橫行遂凸顯了馬英九的清廉.但馬英九的人格特質一一優柔寡斷、爭功諉過一一並不適任總統.尤其是李登輝還「活著」的情況,為什麼?因為此人是丟假議題的高手,又狠又準.為了謀得名利任何荒謬危險的議題都扔得出來.就以「脫古改新」為例,表面看來威脅不了馬政權,但在太陽花學運期間民眾所看到的脫序和世代翻轉正是李、蔡的完美演出.從馬王政爭後,馬英九所代表傳統價值(古)已經被學運的翻轉力量(新)摧毀殆盡了.

相信在這場荒謬的馬王政爭中有些人始終不解的是,關說應該是大家厭惡的;但為何王、柯的關說事實無人在乎?而馬、黃的越級報告和所涉及之監聽,卻成為關注重點?其實,這個困惑得從公民團體成員的價值翻轉去理解.

在陳為廷事件裡,我們便可以清楚看到價值翻轉的力道.雖然陳最終選擇退選,但公民組合成員的發言已經令人見識到何謂「不道德的道德力量」.看看他們的快樂參政宣言是何等天真浪漫!不回顧台灣何以走到今天這地步,卻只想迅速取得政治權力,幻想由自己來治理便可以走不同的路.更何況馬英九統治所帶來的「台灣國家主權流失的疑慮」乃是公民組合攻擊的焦點.說到底,他們充其量只是李摩西的傳聲筒.

這個欣賞日本懦夫文化的台灣政客李摩西為什麼搞起「脫古改新」?根據他自己的說法:"目的在於切斷「託古改制」餘毒的亞洲價值,擺脫「一個中國」、「中國法統」約束,開拓台灣成為具有主體性的民主國家。 "

但事實真是如此?! 且看他如何自圓其說:"一個獨立的〈台灣人〉,從自己內部產生追求自主的動力。也就是以台灣人為中心的個人主義,首先必須確立台灣的存在,才能進一步救台灣。這種「新時代台灣人」所特有的力量,就是台灣人要求當家作主,要求民主改革的集體民意。"

又來了,這百年來盧騷的general will (volonté générale)始終陰魂不散!!

表面上李摩西強調的是「以台灣人為中心的個人主義 」 ,但他馬上又露餡地說: 「首先必須確立台灣的存在 」 .很顯然地,國家先於個人的傳統思維如影隨形! 個人自由終究還是變成替集體利益服務的工具.

從五四以來,走盧騷路線始終是中國政治思潮的主要方向.而正如羅素所說:「當今,希特勒是盧騷的產物,而羅斯福和邱吉爾是洛克的產物。」

毛、李二人的本質其實和希特勒一樣,以集體利益誘惑個人放棄自身權益.然後達到獨裁統治的目的.所差的只是台灣目前還沒有讓李摩西得逞的思想環境.

最諷刺的是,現代摩西的焦慮正源於他脫不了「古」 . 無論是西方或東方的「古」 .一個民選的總統卻忽而以宗教先知自居,忽而以革命家自詡. 處處違反民主精神.他所玩的根本脫不了内聖外王那一套把戲.自己都脫不了「古」卻妄想搞「新」 ,何謂「新 」 ?!說穿了,這些所謂的菁英搞的「新」不就是「現代化」 ?!

而什麽叫現代文明觀念?按 Leo Strauss的界定,降低道德標準和道德要求、把道德等同於要求個人權利,這就是現代觀念。

證諸蔡英文在2012年選後所說的:民進黨下一個世代領導人要的不是溫良恭儉讓,而是能獨當一面,有政治領導力,能領導整個團隊面對挑戰;以及他的右派支持者所高喊的「道德是古老社會一套廉價的治理方法」.看起來台灣還真的進入了現代.可是這種邯鄲學步似的現代化,生搬硬套的下場就是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台灣人的悲哀真的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用選票逼出的!

經過萬年的馴化,人走進了自稱的文明世界.然後把未馴養的動植物稱為野生動植物,不文明的人稱為野人,然而文明人異於野人者幾希?! 其中關鍵便在於道德倫理.

因此,一旦大家都接受尼采的看法,認為道德乃屬於前歷史的.並且把道德視為必然性領域之子,在自由的國度裡沒有它的位置,便延伸出一堆問題.Leo Strauss 所倡議的「美德優先於自由」與自由主義主張「自由優先於美德」遂成為爭議的焦點.

但簡單來說,人類只是被馴養的日子過久了,想重新變回野人(解放)而已.

人的野性存在於基因裡即使馴化為文明人,也不可能如盧騷所言:正義代替本能.看看周遭眾多弒親的手法,直接與間接,罄竹難書!為什麼殺至親如此不手軟? 此乃因至親的管束最嚴密而直接.但道德倫理的內涵無法與時俱進,也是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的主因.兩難的是一旦落入道德相對論,道德實踐便更加困難.

想要成為有道德感的文明人,又想享有自然人的自由,恐怕得如俄國思想家赫爾岑所說的,人為自己而追求自己的道德目的.真正自由的人,創造自己的道德.無庸置疑地,演化論一旦成立,人類是無法回復原始的.

歌頌高貴野蠻人(noble savage) 的盧梭,為何終究背棄自然人而選擇擁抱人為的公民?因為他認為與其回到自然作一個整全的自然人,不如創造一個新的"第二自然" (second nature),一個會超越第一自然限制的第二自然;而他支持人為的公民所提出的理由,乃是由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人類的行為便被賦予前所未有的道德性:正義替代了本能。

但證諸個人主義和自由解放意識高漲的今天,人類行為其實已漸漸恢復未馴化前的野性.在人口過剩的時代閒食人數遽增.這些有閒階級無所事事的結果就是瓦解道德倫理規範.過去社會所規範的那套道德價值雖僵化,但誠實、勤儉這類美德是社會永續的基本倫理.吳啟豪、蔡京京以及鄭捷正是我們這個去道德的社會最典型的產物.

李摩西說要「脫古改新」一一脫離亞洲價值,其實骨子裡根本是共產黨那套道德無用論.

高喊去中國的李摩西學的正是毛澤東的文革技倆.這些人痛恨正統的中華文化,並非因為他們衷心喜歡西方文化.他們只是和所有獨裁者一樣,藉著摧毀舊文化價值,建立新文化價值的過程來鞏固自己的勢力.就和武則天一樣,為了對抗長期掌權的關隴集團,遂積極拔擢寒門庶族進身仕途(如加考詩賦)以壓抑世家大族.
                           
總之,台灣人民在總統直選的遊戲場中,其實並未獲得實質的好處.反而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自戀狂.

 

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當一切都虛擬了,還用得著崩潰?

BBC:西方文明會以何種方式崩潰?一文的結尾學者描繪出一個令西方不安的局面:
"西方國家不會崩潰,但順暢的運行和友好的本質將會消失,因為不平等將會爆發,"蘭德斯(Jorgen Randers)辯稱,"民主、自由的社會將會失敗,而像中國這樣擁有更強大的政府的國家將是贏家。"
共產世界瓦解後由於中國拒絕干預,遂推翻了以歐美社會模式為基礎所建立的所謂的普世價值。 進而出現中國模式可成為足以和歐美文明抗衡的新治理模式的說法。換言之假如中國模式可行,一黨專政也可行,甚至一黨專政更可行,歐美的多黨民主制反而應該是被取代的。

對奉行自由民主為至高無上價值者來說,這無疑是可怕的惡夢!但是,在此該檢討的反而是歐美文明的現況與實現自由民主社會的理想是否背道而馳?!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是列寧的重要著作。在此,姑且改個說法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黨專政的共產中國獲益於全球化而快速成長,但發動全球化的民主資本美國卻負傷累累。全球化的荒誕現象之一就是將英國長出的豆芽空運到波蘭清洗、包装后,再空運回英国,擺上超市的货架。如今西方既遭到全球化的反噬獲益於全球化的中國會如何因應?


何清漣在我為何認為《中國:潰而不崩》一文中提到:
經濟上,中國共產黨歷經近40年改革,已經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造就了一種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政治經濟制度,即拙著概括的「共產黨資本主義」(communist capitalism)體制,這種體制的特點是共產黨專制政治與資本主義相結合,由於中共從未放棄對國有資源的掌控權,在產業布局中,中共政府很容易通過對一些產業設置門檻,隨時調控國有企業與私企、外企的比重,本書將這一過程概括為「公私之變」,到了習近平時期,將其前任奉行的「國進民退」產業政策,再次明定為國有經濟為主導。 
......2017年10月,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對中共存亡發出警告,罕見地承認了中國面臨的嚴峻經濟挑戰,還提到其他不少嚴重問題,比如收入差距的不斷拉大,以及教育和醫療等領域的問題等。但作為中共領袖人物,他只會以黨的利益為重,不可能意識到他的政治舉措正在強化這種制度的結構性鎖定,雖然可能繼續維持「潰而不崩」之局,即中共的統治會繼續維持下去,但結果卻會導致中國走上失敗國家之途。
目前中國為何不會出現斷崖式崩潰?何清漣認為:「根據現狀推演,這種全局性的財政危機大概在最近的10-20年內不會出現。這一時段之後,則超出了邏輯推演的範圍」。全局性的財政危機,這的確切中要點。不過,顯然這並非中國獨有的風險

且先看看貨幣為王的現代資本社會如何與虛擬的網路世界產生連結。齊美爾曾說:「貨幣如同蜘蛛,是人際社會網路交纏的中介。」(Das Geld ist die Spinne, die das gesellschaftliche Netz webt.)如今在現實世界的法定貨幣正遭到虛擬貨幣的挑戰,其中所透露出的訊息是麼?

更明確的說,虛擬數位貨幣一一比特幣一一狂漲的背後是否蘊含法定貨幣正面臨重大危機?根據ZeroHedge 2 日報導,德意志銀行信貸分析師 Jim Reid 報告稱,1970 年代初期,國際貨幣脫離金本位制,法幣制使得預算赤字大增,債務和新信貸飆升,也讓貨幣政策日趨寬鬆、金融法規逐漸鬆綁,全球帳目失衡、市場更不穩定。法定貨幣指的是美元、日圓等政府發行紙幣。

貨幣背後代表的是黃金及白銀,進而以法律來支持紙張成為貨幣,然而比特幣的背後支撐是甚麼?人類就真的活得如此浮誇,虛無之心如此惶惶恐恐?!有人問:比特幣是人類對所謂數位化的精神錯亂與人格分裂?看來嗤之以鼻者所在多有.但在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突然宣佈,將於2017年第四季度開放交易比特幣期貨合約之後,有人認為透過各種互聯網手段從遠端遙控一國經濟的可能,並非不可想像。因此,未來的戰爭恐怕也將虛擬化了。

吸毒只是吃新奇的零食、戰爭只是大型煙火秀、活著不知為什麼只好殺人為樂。這就是網路虛擬世界所帶來的新現象。在網路世界沒有建立結構的必要因此連崩潰都省了。game over?reset即可。


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鹿港乘桴記》的出線是否高人出高招?

教育部課審會推薦國文選文,打算以《鹿港乘桴記》取代連橫的《台灣通史序》。無論連家的政治不正確是否已經禍延祖先讓《鹿港乘桴記》的作者出來露露臉卻是好事一樁

《鹿港乘桴記》作者洪繻,本名洪攀桂,清同治五年出生,台灣彰化人,曾中秀才。台獨份子封為「不合作主義者」的先驅,而且是描述城市地景變化的能手這介紹看起來確實是頗符合所謂的現代性但其實只要台獨份子需要,重塑洪繻的形象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只是洪繻是否稱得上「不合作主義者」恐怕有待商榷!

無法回應當代,古文沒有價值?——談古文教育的迷思一文中作者就明白地指出:
如果我們一直用當代角度來觀看古文,甚至希望從中找到「古人的智慧」,當作我們面對未來的價值依歸,這必然是危險的。直接把古人提供的方法、反思,硬套到現今的社會,這個作法十分粗暴。
平心而論,洪繻在日據時代所表現的對抗行徑較像孤臣孽子的反應就如丘逢甲離臺前有詩:「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而其臨危脫逃之惡名,卻著實印證了台灣人想搞出不合作運動根本能量不足!

以下且看看描述城市地景變化的能手如何呈現鹿港的滄桑:
樓閣萬家,街衢對峙,有亭翼然。亙二、三里, 直如弦、平如砥,暑行不汗身、 雨行不濡履。 一水通津,出海之涘, 估帆葉葉,潮汐下上,去來如龍, 貨舶相望;而店前可以驅車、店後可以繫榜者,昔之鹿港也。 人煙猶是,而蕭條矣;邑里猶是,而泬寥矣。 海天蒼蒼、海水茫茫,去之五里,涸為鹽場, 萬瓦如甃、長隄如隍, 無懋遷、無利涉;望之黯然可傷者,今之 鹿港也。

昔之盛,固余所不見;而其未至於斯之衰也,尚為余少時所目睹。蓋鹿港扼南北之中,其海口去閩南之泉州, 僅隔一海峽而遙。閩南、浙、粵之貨,每由鹿港運輸而入;而臺北、臺南所需之貨,恆由鹿港輸出。 乃至臺灣土產之輸於閩、粵者,亦靡不以鹿港為中樞。 蓋藏既富,絃誦興焉; 故黌序之士相望於道, 而春秋試之貢於京師、注名仕籍者, 歲有其人,非猶夫以學校聚奴隸者也。而是時鹿港通海之水已淺可涉矣,海艟之來,止泊於沖西內津之所謂「鹿港飛帆」者,已不概見矣。綑載之往來, 皆以竹筏運赴大艑矣。然是時之竹筏, 猶千百數也;衣食於其中者,尚數百家也。迄於今版圖既易,海關之吏猛於虎豹,華貨之不來者有之矣。 洎乎火車之路全通, 外貨之來由南北而入,不復由鹿港而出矣;重以關稅之苛、關吏之酷, 牟販之夫多至破家,而閩貨之不能由南北來者,亦復不敢由鹿港來也。

鹽田之築,肇自近年。日本官吏, 固云欲以阜鹿民也; 而其究竟,則實民間之輸巨貲以供官府之收厚利而已。且因是而阻水不行,山潦之來,鹿港人家半入洪浸;屋廬之日就頹毀,人民之日即離散,有由然矣。

余往年攜友乘桴游於海濱,是時新鹽田未興築、舊鹽田猶未竣工; 余亦無心至於隄下,臨海徘徊,海水浮天如笠,一白萬里如銀,滉漾碧綠如琉璃。夕陽欲下,月鉤初上; 水鳥不飛,篙工撐棹。 向新溝迤邐而行,則密邇鹿港之舊津,向時估帆所出入者, 時已淤為沙灘,為居民鋤作菜圃矣。沿新溝而南至於大橋頭, 則已挈鹿港之首尾而全觀之矣。 望街尾一隅而至安平鎮,則割臺後之飛甍鱗次數百家燬於丙申兵火者,今猶瓦礫成邱,荒涼慘目也。猶幸市況凋零,為當道所不齒;不至於市區改正,破裂闤闠、驅逐人家以為通衢也。然而再經數年,則不可知之矣。滄桑時之可怖心,類如此也。游興已終,舍桴而步 ,遠近燈火明滅;屈指盛時所號萬家邑者,今裁三千家而已:可勝慨哉!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為何種子必待死後才能發芽?一一東西生死觀的比較



為何種子必待死後才能發芽?一一東西生死觀的比較(一)
2011/06/23 07:55


And return to life, if there be such a thing, is the birth of the dead into the world of the living?
Quite true.

Then here is a new way by which we arrive a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living come from the dead, just as the dead come from the living; and this, if true, affords a most certain proof that the soul of the dead exist in some place out of which they come again.
                                                                                       —— The Dialogues of Plato, PHAEDO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莊子齊物論》

有人問我:「死者是怎麼復活?他們將帶著什麼樣的身體回來呢?」多麼愚蠢的問題!凡是你栽種的種子,必須先死而後發芽。並且你所播種的,並不是那將要生出的形體,而是一顆赤裸的籽粒.天主按照祂的決定賦與那顆種子一個形體,因為祂給每個種子不同的枝幹形體。
                                                                     
                                                                                         ——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根據植物學的定義,種子壽命(the life of seeds)指的是自種子採收到失去發芽能力所經過的時間。一粒種子除非讓它發芽,否則無法判別其生或死。在適當條件下,若不克發芽,又非休眠,則表示該種子已死。由此看來,所謂種子必待死後才能發芽,是否根本不合邏輯?

羅素(Bertrand Russell)在《西洋哲學史》裡,將這句話和蘇格拉底死後靈魂保留在某處,又依序復歸人世的觀點,相提並論。這個觀點的核心就是將活著視為一種為死亡作準備的過程。而死亡的魅力來自於對靈魂的期待。

至於死人是如何復活的呢?讀經者的詮釋如下:播種的是可朽壞的,復活起來的是不可朽壞的;播種的是可羞辱的,復活起來的是光榮的;播種的是軟弱的,復活起來的是強健的;播種的是屬生靈的身體,復活起來的是屬神的身體;既有屬生靈的身體,也就有屬神的身體。

總而言之,死而復活的觀念讓生死之間像是一種階段的,高下立判的轉換,看起來有如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這是人類追求更完美生命形式的想像?!但為什麼對毛毛蟲和蝴蝶要有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的歧視呢?

較之莊周夢蝶,當「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此時兩者皆已喪我,因此展現出「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齊均境界。生死之間並無界線,更無高低。莊子說: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 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白話來說,就是活著在等死。乍看很灰色消極,但它卻弭平了生死之焦慮。相對於孔子所說的:「未知生,焉知死」,莊子顯然把生死看作是兩頭不相干、無先後的現象:「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生死之間既是界線分明卻又息息相關。「未知生,焉知死」的高調是讓人入世又現實,至於「種子必待死後才能發芽」則是讓人期待另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要知道如何活著,必先知道如何死去,乃是西方哲學傳統裡不斷重現的存在主義式主題。而當一個人學會將生命的意義植基於對死亡的沉思時,會有甚麼樣的後果呢?有個典型的說法:生是死亡的一種形式,或更確切來說,是「一種死亡進行式」("one continual dying")。

如果說一切文明的產生乃源於人類的求生之欲,但為何文明的發展卻又已走向自我摧毀?是因為真正的智慧只有等待死亡才能獲致?蘇格拉底相信終極實在和純粹知識是與靈魂相連,而錯誤和慾望則與肉體相連。如此一來,對死亡的追求變成哲學家的志業。也因此尼采認為蘇格拉底是自願喝下毒酒的。

雖然,在蘇格拉底影響下的基督教搞出了最後審判和死後復活,表面上看來重視的是死後世界;但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文明活動終究還是為了讓人活下去,而且還要活得很幸福、很快樂。只是樂極生悲自來是真理!無怪乎有人說:在婦產科前不要送喜帖,殯儀館前不要送輓聯,不過是一個睡覺去了,一個來做夢,如此而已。

不管如何,正因為把生與死都當作大事,人類文明才會走到絕境!在此不妨從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G. Simmel)在《文化哲學》一書所提出的「文化悲劇」的概念,作為探討的始點。



為何種子必待死後才能發芽?一一東西生死觀的比較 (二)
2011/07/04 08:10

細觀齊美爾與韋伯所鋪陳的:文化如何自我摧毀?


“我們這個時代,因為它所獨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是因為世界已被除魅,它的命運便是,那些終極的、最高貴的價值,已從公共生活中銷聲匿跡,它們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驗領域,或者走進了個人之間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愛之中。”
                 
                                                            ——韋伯《學術與政治》,馮克利譯,頁48。


“對於比較深刻的人來說,根本只有一種把生命維持下去的可能性,那就是,保持一定程度的膚淺。因為如果他要把對立的、無法和解的衝動、義務、欲求、願望通通像它們的本質所要求的那樣絕對徹底地深思下去,則他就必然會神經崩潰,瘋狂錯亂……在某個深度限界的彼岸,存在、願望和應當這幾根線條是那樣的分明和強烈, 以致它們必然會把我們扯碎。只有當人不讓它們深入於那個限界的彼岸時,人才能把它們遠遠地隔開,從而使生命成為可能。”
         
                           ——齊美爾《雜記和論文集》,頁15;轉引自盧卡奇《理性的毀滅》,頁 406


人類是動物界裡唯一能夠自創價值的生物,包括外在價值和內在價值。外在價值方面,從原始以物易物開始,交易雙方就以認同交易標的的有用性為前提,進行物物交換。但隨著文明的發展、勞動分工以及商品經濟的出現,遂有貨幣的產生。而對齊美爾來說,普遍的文化悲劇之所以在今天淋漓盡致地上演,換言之,源於生活原則與形式原則之間全面對立的文化衝突,究其根本就在於貨幣經濟。

貨幣交換的邏輯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幾乎漫無邊際的擴張和無孔不入的滲透:“貨幣使一切形形色色的東西得到平衡,通過價格多少的差別來表示事物之間的一切質的區別……貨幣挖空了事物的核心,挖空了事物的特性、特有的價值和特點,毫無挽回的餘地”(齊美爾,1991:265)。出現在拍賣會的梵谷作品,其質的價值實際上就已轉化為量的價值。也就是說現代社會的特色就是,把所有人事物原屬於內在價值的部分通通加以轉化,徒剩外在價值。諸如量化傾向的人際關係,以及對金錢、對商品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迷戀和狂熱。

但貨幣經濟走到金融資本主義這個階段,算算也該是物極必反的時候了。

資本主義社會是貨幣為王的社會,誰壟斷了貨幣發行權,誰就取得了萬能的壟斷地位。只是壟斷的必然後果就是腐敗。首先,它促使不參與任何企業經營、終日遊手好閒的食利者階級不斷膨脹。有人稱這群人為FeederFundBaby,完全仰賴別人的投資技巧而活。而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到金融資本主義之後,在一般的「食利者階級」中間,又冒出了一個「掠食者階級」。這個「掠食者階級」的核心就是所謂的金融精英,而這群人正是金融危機的製造者。

進入金融資本主義時代的二十世紀末,一切都發生了變化,而最大的變化則是實體經濟虛擬化一一買空賣空,繼而虛擬經濟泡沫化。貨幣挖空了事物的核心,這是齊美爾的先見之明!

人類喜歡將所有人事物賦予主觀的價值,包括生與死;但他同時也是價值的摧毀者。自然界的石頭本不存在價值衡量的問題,人基於功用和美觀遂給與高下美醜的價值判斷。由此可見,客觀的價值判斷是不可能的。而慨歎終極的、最高貴的價值,已從公共生活中銷聲匿跡的韋伯,為何鼓吹學者在研究和教學的過程中都必须保持价值中立?正是因為他的价值多元論?“只要生命的根据在其自身,须通过其自身方得了解,生命便只是诸神之间永恒的鬥爭”(《學術與政治》,页185)。

為什麼近代西方資本主義(以及科學)未能在中國產生?這是直到21世紀都還有人會追問的蠢問題。資本主義以及科學所代表的價值就是富和強。傳統價價崩潰的中國之所以擺脫不了這兩個蠢問題,就是因為他接受了西方啟蒙之後的價值觀。東亞經濟突飛猛進之後,曾引發學者對資本主義精神的探討和分析,尤其是出現在七十年代台灣的熱門爭議話題: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其始作俑者正是韋伯。

其實,如果我們同意韋伯的理論:現代資本主義的精神是建立在強調個人救贖的新教倫理基礎上,這其中的陷阱就是,基督新教(尤指加爾文教派)本身被視為是富強的原因,而富強也成了信仰的報酬。當一個人要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時,必須通過辛勤勞動、節儉和摒棄享樂而增加财富,把獲得财富看作個人能力的證明。這是西方宗教世俗化的顯例。對東方擅長與諸神作交易的民間宗教來說,這則是很普遍信仰形式。

韋伯強調近代企業精神的誕生並非喀爾文教所企求或预料的结果,两者之间毋寧存在一种吊詭性;而且在近世资本主義精神誕生之后,因為财富的增加而將原來具有宗教成分的职業倫理世俗化,以致後來兩者分道揚镳。無論這出乎喀爾文意料之外的因果關係,是否源於追隨者和一般俗眾對預選說(predestination)的嚴重誤解,這個現象倒是完全符合齊美爾所說的:經由文化本身的內在邏輯,在作為歷程的生活需要客觀結構的情況下,遂與原始的目的漸行漸遠。簡單來說,追求財富原是成為上帝選民的手段,卻逐漸變成目的。

這下我們不禁要追問韋伯心中終極的、最高貴的價值是甚麼?對這樣一位抗拒投身於某種價值,喜歡游移不定的曖昧,甚至主張價值中立(Wertfreiheit,近年來有學者提出質疑,改譯為「價值自由 」,意指:暫時擱置價值判斷)的思想者來說,這問題恐怕不容易回答。但Leo Strauss 在《自然權利和歷史》一書中毫不客氣地指出:「韋伯是站在现代科學、哲學(理性)與天啟 (Divine Revelation) 之間的某個地方,并且無法解決它們之間的衝突 」(參閱: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p74-76)。

持多元價值的立場必然導致诸神之间永恒的鬥爭?其實,問題關鍵在於你讓自己站在甚麼位置!人雖然是價值的建立者,但同時也是價值的摧毀者。世間是非就如莊子所言:「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

轉了一圈,又再度回到莊子的齊均世界。其實,再怎麼愚蠢的人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成見。價值再多元,往前一推,也是齊均了!就像骨牌效應一樣。路德派的「天職說」(the calling)與喀爾文派的「預選說」不就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逐步捲入洶湧的物欲橫流裡。而在生活於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盧卡奇眼中,齊美爾的生命哲學也不過就是法西斯主義的思想源頭!

蘇格拉底因為無法掌控肉體的腐壞傾向,而寄望於靈魂。靈肉二元分化對立的思想,一擺弄,就是數千年;一幻化,就是無窮無盡的各門各派。萬事萬物,生滅無常,並無永恆。究竟甚麼是終極的、最高貴的價值?!

ref: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釋義



為何種子必待死後才能發芽?一一東西生死觀的比較 (三)
2011/07/15 16:20

細觀宋明理氣之爭所牽引的:歷程和結構如何斷為兩橛?


動靜無端 陰陽無始 非知道者 孰能識之
沖漠無朕 萬象森然已具 未應不是先 已應不是後   如百尺之木  自根本至枝葉 皆是一貫
                                 
                                                                                  ────程頤  《近思錄》,卷一

釋氏本怖死生為利 ,豈是公道。
                                                                                              ────程顥   《近思錄》,卷十三

佛學只是以生死恐動人。......。佛之學為怕生死,故只管說不休。下俗之人固多懼,易以利動。
                                                                                                   ────程顥    《程氏遺書》,卷一



宋儒程伊川為了區隔佛教死生輪迴因果與張橫渠的形潰反原之說,故曰:"如(易經)復卦言七日來復。其閒(間)元不斷續。陽已復生,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此。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這裡所強調的是,盈天地間皆氣,而運這個氣的則是理。如同人之呼吸,呼出則散,不能轉吸進來;再呼下一口,則又是氣,但這氣也不是原來的氣。簡單來說,生生之理,自然不息。但不是如同輪迴般翻來覆去的同是那些人物。

若再將這段話和蘇格拉底死後靈魂保留在某處,又依序復歸人世的觀點作對照,便可凸顯東西生死觀的巨大差異。但在此,我們關注的不只是東西觀點的迥異,尤須探究的是統攝理與氣的太極,如何從它極其簡易的初萌狀態,開展成各式各樣不同的具體事物。

首先,我們不妨直接從理與氣的關係切入。姑且將「氣」視為運動變化的發動者,屬自然變化的歷程。「理」則是自然變化歷程的產物,即歷程內部的結構與蘊含的形式。

記得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G. Simmel)在《文化哲學》一書提出了「文化的悲劇」的概念,這個概念將文化的基本衝突視作生活原則與形式原則之間的根本性全面對立.作為歷程的生活,需要奠立在一個個客觀的結構基礎上.但由於結構是固定不移的,於是遂成為變動不居的歷程的對立面.所以,文化的內容雖然源於人類為了自身的目的而創造的,但最後卻經由文化本身的內在邏輯,在歷程需要客觀形式的情況下,與原始的目的漸行漸遠(參見《文化哲學》頁245-277).

反觀《易經》裡所呈現的世界既是一大結構(理),同時也是一大歷程(氣)。變化的歷程不曾一刻脫離結構,結構也不曾脫離具體的變化歷程而獨立存在。或許,這正是儒家肯定世界的理由。欲肯定世界,勢必得先建立一項斷定:我們所面對的世界乃是可以成為合理的世界。這牽涉到對世界的解釋。

將儒家和佛教對世界的態度作一對照,便可了解這個問題。佛教教義自小乘至大乘諸家,皆視世界為無明(陰暗和虛妄)所生之障累。若欲在陰暗和虛妄的世界要求實現某種理,根本是迷執。總之,佛教基本觀點就是,我們所面對的世界是不可能成為合理的世界。這種否定世界的態度自然演變出一種想法,即這世界並無值得努力之事。不過,看看台灣的佛教積極入世的行動力,不知究竟是入中土被同化,還是披著宗教外衣執行政治活動。

其實,綜觀世界歷史的演變,否定世界很簡單,但要肯定世界並不容易!程顥強闢佛而輕放老莊,直說:"如道家之說,其害終小。惟佛學,今則人人談之,瀰漫滔天,其害無涯" (《程氏遺書》,卷一)。為什麼?

佛道兩家的根本教義雖然皆無法衍生對文化生活的肯定,對世界也不會有建立秩序的要求(即化成世界);但老莊對世界的看法不是捨離,而是將他視為觀賞的對象。無論這世界變成怎樣,皆無須作價值選擇(但也並非無選擇餘地)。

《莊子大宗師》揭,"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化,惡之不化哉?方將不化,惡之已化哉?" 這表示人不只是無法「知」此「化」,而且對此「化」也只能「待其化」。驕傲又懦弱的人類如何忍受這種「不亡以待盡」的生命形態?於是真正威脅儒家的竟是遠來的佛教!捨離更符合人性不是嗎?

總之,為了肯定世界是合理的,儒家把闢佛當成天職,非此不足為聖人之徒也。再者,勞思光先生在《中國哲學史》裡說:"如將理看為世界本來已遵循的規律,則一方面道德文化之努力皆不能獲得意義;另一方面,存有中之違理成分亦無法處理"。又說:"倘將理與世界分開,則即有理氣對分之說出現。如此雖似可避免前一說之困難,但理既與氣分立,而又須在氣中實現自身,則此一實現觀念本身即引起理論困難"。

在此,我們依稀找到了理氣之爭的思想源頭。

朱熹說:"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理"(《朱子語類》,卷一)。這顯然就是將理與世界分開。如此一來,理的地位如何?根據伊川的看法:陽已復生,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此。這無疑是把理視為事物的基本構成。對朱子而言,理更是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成為支持一切實在和秩序價值的終極原理。問題是這理如何實現?他說:"有理,便有氣流行,發育萬物"。至於先有理,抑先有氣?他在反覆間溜出一句話:"理與氣本無先後可言。但推上去時,卻如理在先,氣在後相似" (《朱子語類》,卷一)。既然說動靜無端,陰陽無始,為何還可分先後?

難怪朱子理氣二元論飽受責難。而且若堅持未有天地之前,已先有理。這等於說人未出現前,理已存在。試問這個理如何成為支持人世間一切實在和秩序價值的終極原理?

姑且拋開形而上的糾纏,朱子之所以熱衷用理氣二分來表達對《易經》的看法,無非迫切想建立一種終極的價值和秩序。試想中國文化發展到宋朝,早已出現過度人文化的現象,悖理悖禮之事層出不窮。宋儒搞出理學,應該是想清理混亂局面,但是也找不到制高點。

朱子深受伊川影響,故曰:"伊川說得好,曰:「理一分殊」。合天地萬物而言,只是一箇理,及在人,則又各自有一箇理"。為什麼這種不合邏輯的話不斷出現在《朱子語類》裡?說穿了,這是儒者之通病。他們太急於建立世界的秩序。為了奠立一個永恆的秩序,故必須弄出亙古不變的價值。這很容易就淪落為形成和歷程對立的結構。(瞧,朱子不是說:"氣則為金木水火,理則為仁義禮智"。如此具體化表示儒者認為必須盡快弄清楚規矩,好讓大家遵守,否則就是亂到不行。問題是有用嗎?)

殊不知《易經》所強調雖是和諧,但更肯定從無極到太極的過程,這也就是從未定推進至確定的創生性本義。太極的存在或動靜並不包含確定性的所有形式(即懷海德式的永恆物相)。

在此,可試著連結到Edgar Morin 的複合性的途徑:
對我而言,複合性根本的理念並不只是認為世界的本質是複合的而不是簡單的.世界的本質是無法理解的才是複合性的根本理念.複合性是秩序/混亂/組織三者之間的對話.不過在複合性背後,秩序與混亂不復存在,差異亦將消失.複合性的價值在於揭露秩序的形上學.懷海德 (Whitehead) 極正確地指出:在秩序的理念背後有兩種東西:畢達哥拉斯 (Puthagoras) 的神奇理念,將 '數' 視為最高的真實性,以及仍存在笛卡爾和牛頓思想中的宗教理念,認為神聖的知性 (entendement) 是世界秩序的基礎.一旦把神聖的知性與數的神奇摒除,還能剩下什麼呢?定律法則嗎?一部能自給自足的宇宙機器嗎?真正的真理嗎?真正的自然嗎?我以複合性的理念反對這種愚蠢的觀點.


為何種子必待死後才能發芽?一一東西生死觀的比較 (四)
2011/08/03 13:16

綜觀東西生死觀所揭示的實存世界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
                                                                                                             ──── 《莊子齊物論》

有生必先旡離形,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為養形足以存生,而養形果不足以存生,則世奚足為哉!雖不足為而不可不為者,其為不免矣!夫欲免為形者,莫如棄世。棄世則旡累,旡累則正平,正平則與彼更生,更生則幾矣。事奚足棄而生奚足遺?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夫形全精復,與天為一。
                                                                                                                ────《莊子達生》

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樂未畢也,哀又繼之。哀樂之來,吾不能禦,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為物逆旅耳!
                                                                                                                 ────《莊子知北遊》



總結各宗派對世界的解釋,大略可分兩大類:一是肯定世界,一是否定世界。前者最典型代表為儒教,並且由於它濃厚的入世精神,故而宗教色彩很淡。張橫渠就認為形聚為物,形溃反原。不管這世界有多麼複雜,萬物最终亦消滅于太虚。但他在《正蒙太和篇》裡強調:"天地之氣,雖聚散、攻取百途,然其為理也順而不妄"。所以儒者的基本態度就是人所活著的這個世界可以是合理的。

反觀基督教,只消揪出教義裡的原罪和末日審判,便可理解為何科學發達的今天,哈利波特可以橫行全球。《羅馬書》五章十二節「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人自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罪性,這種罪性是無法消除的,而且是一代傳給一代,永無停止。這同時也是人非死不可的原因。但種子必待死後才能發芽,如何死而復活才是最重要的。於是就跑出一堆救贖的方法,努力讓自己成為上帝的選民。

再觀佛教的六道輪迴:即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即已在六道中輪迴不息。很顯然地,人所活著的這個世界和過去是糾纏不清的,而且也只是隨時得丟棄的道途。據《觀佛三昧經》載:「輪迴六趣,如旋火輪。」若造善業終得樂報,如天、人二道;若造惡業終得苦報,如畜生、餓鬼、地獄。

奇怪的是,數千年來若是每個人都去了該去的道,輪迴總該有結束之時不是嗎?!問題是,佛徒又必須努力修德以求來生昇作較高等存有,甚至終結輪迴以臻涅槃。這和教義裡提倡無差別心,所謂三無差别/十如是,其實又牴觸了。總之,這種否定實存世界卻又將來生的夢想寄託在今生,到頭來根本無法誠實真心地面對實存世界,而來生又虛無縹緲,豈不兩頭落空?!

設若將儒教和佛教置於光譜的兩端,基督教趨於否定世界一端的佛教,而老莊則趨於肯定的一端。基督教否定世界的方式是迂迴的、間接的。因此,它的教義雖是俗世價值矛盾的根源,但在西方文藝復興之後仍然能夠迅速調整腳步,聲勢維持不墜。

「貪生怕死,人之常情。」基督教與佛教雖然否定實存世界,但卻允諾了一個跨入其他世界的機會。這便是它們長久以來深得人心的關鍵。但信徒們為了進入它們所佈建的來生,在實存世界裡發明各式各樣的儀式和修行,諸如:放生、打佛七、助念、拜懺、超渡、告解、贖罪券等不勝枚舉;尤其必須一提的就是,前文所引的喀爾文教的預選說(predestination)更是在實存世界裡演繹出現代資本主義這隻大怪獸。

這種否定實存世界,並將之視為過渡的心態,卻是塑造文明的重大力量,豈不諷刺!是否有人認真想過,這種心態所造就的文明對今日地球所遭遇的生態浩劫該負怎樣的責任?

綜觀否定世界的說法,可謂千奇百怪、光怪陸離透頂。但這無疑凸顯了肯定世界的不容易!尤其是當你同時承認這世界是荒謬的、弔詭的。這就是莊子!他對世界的態度絕非如局外人般的觀賞。所以,我認為老莊對世界的看法,即便是無論這世界變成怎樣,皆無須作價值選擇。但重要的是,並非無選擇餘地。否則也就同樣落入否定世界了。

勞思光先生說:"老莊所言之「道」,根本上乃支配此世界之原則或規律,......。此世界無往而非「道」之顯現,因此,無論此世界成為何種情況,皆無作價值選擇之餘地"。須知莊子的核心思想“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已明白表達人與自然相互依賴,交互作用的實存感受。「並生為一之說」就是價值選擇,它宣示了一種在交互作用下所產生的未定性,天地萬物在相互嵌結下各自實現自身的價值。

所謂"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莊子·大宗師》),這就是「道」。而若要體現大道,則有兩個途徑:一是以明,一是物化。

歸根究柢,莊子的「道」,既不是造物主,也不是上帝。老子《道德經》就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道」不是支配此世界之原則或規律。簡單來說,莊子不預設一種主宰的力量,這也是對人性的肯認,從「以明」這個概念可見一斑。

《莊子·齊物論》「以明」一词共出现三次: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故曰莫若以明”。

“是故滑疑之耀,聖人之所圖也。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過去学者對这一词的解释莫衷一是。在此,姑且以莊解莊,所謂「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讓是非並行,不加干涉;任萬物自用,而到達用而不用,不用而用。就如香蕉啟示錄所揭示的,一種違反世俗所謂科學與經驗法則的生長現象。是與非不必爭辯,自然界處處呈現驚奇與意外。

另外,太極拳所講究的 "得其寰中不支離" 也是源於齊物論裡泯絕「彼」與「此」的對立。例如,摟膝抝步在回身捛合時,兩腳跟有如門樞般不動.樞不隨環轉,故能游乎環中不支離;正所謂"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就如玩呼拉圈,人只要位於樞點,便可搖動圈圈。圈圈一轉動,便分不出彼此,而一旦離開樞點落偏,圈圈馬上掉落,停止旋轉。

由此可見,沒有是非,不分彼此,並非導向失序。只要位於道樞便可"得其寰中不支離"。這和儒家人為干預,硬是強加安排人間秩序的作法全然不同。所謂「道樞」也迥異於近代科學家所致力構建的宇宙秩序法則。歷經數千載,莊子所提出的關於形成時代亂局的原因以及匡正亂世的方法、手段,對於當今生態和人文危機皆有振聾發聵的力道。

例如《孟子·滕文公上》說道:"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豈为之哉?從许子之道,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對照於此一說法,莊子在齊物論裡反覆申論「師其成心」所衍生的種種物論之不齊、種種是非紛爭,顯然是針對時代之病所發。生活在文化戰爭砲火下的現代人,如何有能力找到道樞而「齊物」呢?

現代社會乃是通過價格多少的差別來表示事物之間的一切質的區別,但這個貨幣為王的社會,到頭來卻是讓貨幣挖空了事物的核心,真是夫復何言!

作為國際基準貨幣的美元,曾經何其風光!如今其地位下降之趨勢已不可避免,國際評級機構的動向和外國政府外匯政策的變化在在影響美元的地位。於是,資本市場轉而擁抱黃金。問題是,貴金屬有時而窮,豈能瘋狂求取!更何況煉金所產生的汙染,又何其恐怖!人類愚昧地拼命保值,孰料價值始終不斷流失!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莊子與尼采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莊子與尼采(一)
2009/05/26 12:58

至人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莊子

大智者!你們的危險和你們的善惡的判斷,不是這條河,而是那意志本身;權力(衝創)意志──這生生不息的創造生命意志,......生命自己向我說了這奧秘.'看呵',她說,'我必須不斷超越自己' ........讓我們的真理打破一切該打破的東西罷!許多房子還要建立起來!
                                                                                             —— 尼采  



生態學(Ecology)這個專有名詞的出現相當戲劇化.根據Grand Larousse Universel,它是德國生物學家Ernst Haeckel 於1866年所創.它和能量守恆定律(約1847)以及進化論或譯演化論(1859)都是同時代的產物.Haeckel深受達爾文物種源始論的影響,而十九世紀極為盛行的重演說(recapitulation theory)也有他的貢獻.重演說主張動物個體的發育過程中,所屬物種的進化階段會重現.例如蝌蚪變青蛙的變態過程,便是以數天的時間重演兩棲類老祖先花了億萬年才達到的境界.在此,我無法論述重演說與生態學是否有關係;但可以確定的是,重演說對社會和教育理論產生很大的衝擊.

在十九世紀的滾滾思潮中,能量守恆定律以及進化論成為日後自然科學研究的兩大指導原則.重演說則遭到多面的否定.至於生態學,作為一門學科,則直到1960年代才得以突現在世界舞台.這個發展意謂著什麼呢?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莊子與尼采(二)
2009/05/29 21:59


就先以能量守恆定律來說,它不僅開啟了物理學的黃金時代;而且在文化上的意涵非常深遠,因為這其中包括了這樣一個概念,即把社會和人看作是轉換能量的機器(普利高津語).身為十九世紀重要思想家的尼采,對於此一原理有何看法呢?

永恆重現(eternal return of the same)是貫穿尼采思想的核心觀念.這個概念的形成,除了受到希臘Heraclitus的影響(見Ecce Homo); 同時,也和當時科學的宇宙觀相關聯,尤其是能量守恆定律.在《權力意志》 1063條,就明白地指出:能量守恆定律要求永恆重現.

尼采認為:" 這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能量,沒有開始,沒有終結,只由很多的力組成,這種力 (Force) 的總數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這些有限的力在有限的的空間裡,不斷地演變;像海洋般,沖浪似地永遠波動著,多年以後相同的浪波還會再回來.這些簡單的形狀,一直不斷地努力前進,形成越來越複雜的狀態.從最寧靜,最硬的,最冷的狀態也會慢慢變成最熱的,最動盪的,最自我矛盾的狀態,在這豐富的東西裡,又回到了「家」────回到原來的狀態.在這豐富的狀態,矛盾中互相地衝擊,又回到和諧的歡樂中.在這過程中,它肯定它自己,肯定這道路的一致性.作為一個生成變化,不知道飽滿,不知道厭惡,不知道疲憊,這就是我自我創造的戴奧尼索斯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權力意志,此外無它;而你們自己也是這個權力意志,此外無它. " ( 《權力意志》1067條)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莊子與尼采(三)
2009/06/01 22:58

莊子與尼采都是帶有詩人氣質的哲學家,因此我試著以非學院式的觀察角度重新解讀他們的思想.

當尼采說「能量守恆定律要求永恆重現」時,從字面上看起來,他應該是能量守恆定律的盲目信徒.但普利高津在《從混沌到有序》一書中特別提到," 能量轉換代表了自然的一些溫和與可控的方面,然而下面一定還有另一個更加「活躍」的層次.尼采就是這樣一些人中的一個,他們察覺到遠遠在守恆或轉換之外的創造與毀滅的回聲......自然界的另一方面包括,蒸汽機的鍋爐,化學變化,生和死,以及超出當量關係(equivalences)和能量守恆的範圍.這裡我們接觸到熱力學最基本的貢獻,即不可逆的概念."

的確,以尼采反科學主義的態度來看,實在很難將永恆重現說與能量守恆定律劃上等號.但倘若無法以能量不滅以及物質不滅為先決條件,永恆重現的環境基礎何在?!

到此,先將尼采擱下.反過來看莊子.受到科學洗禮的現代學者,難免會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莊子.最常出現的論調有二,正好與物質不滅定律以及進化論有關.例如胡適就曾高喊: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竟是一篇物種由來.而「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養生主有學者認為這正符合物質不滅的定律.由此觀之,能量守恆定律以及進化論的真理霸權,的確盤據了各個文化層面!

除此之外,陳鼓應先生說:尼采的「永恆重現」,同老莊的循環往復的概念是相似的 (見尼采新論》,頁230).這點我完全無法同意.

尼采的「永恆重現」說始終充滿了爭議,這不僅由於它的含糊不清,同時也由於它與「超人說」的相互矛盾.在此,我們先將它與印度輪迴說作一比較.

輪迴說強調事物運動在無限系列中重複出現的階段性特徵,但每一週期比它的上一週期沒有什麼發展和上升.即使有,例如涅槃這樣的境界,卻也只是著重精神上的自我滿足而已.事物的演化過程,就是在力的作用下不斷否定自身的過程;變化的必然性,不依人的意志而轉移.

我無法想像提出超人和權力意志的尼采,與以否定自身為基調的輪迴說會有任何關聯.至於和輪迴說同屬東方節奏的道家循環往復說,並非以否定自身為基調,而是以「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為主調.

這三者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它們處理與大自然的關係是完全不同調的.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莊子與尼采(四)
2009/06/03 11:21

從時間觀來說,這三者的時間箭頭似乎都是可逆的.細心的讀者定會想到靈魂不朽的問題,但除了輪迴說,其他兩者皆否定永生的觀念.因此,我們很容易就會察覺其本質上的差異.現在,再就它們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來作比較.

基本上,尼采是反達爾文主義的.在《偶像的黃昏》一書裡,他毫不保留地嘲諷達爾文:把和「精神」有關的方面給忘了(這就是英國佬!)他反對為生存而鬥爭,「在有奮鬥之處,那就是為權力(power)而奮鬥」.並且認為達爾文把環境因素看得太重.

永恆重現,是對戴奧尼索斯精神的全然肯定.但「精神」,對尼采來說,卻不是超越的力量.他說:「精神只是一種方法式的工具,為豐富生命的內涵而服務」.(《權力意志》644條)

或許尼采是藉由「永恆重現說」,企圖在西方唯物和唯心二元論的鴻溝上搭起避免心物割裂的橋樑.同時平息上帝死後所刮起的虛無旋風.但手法實在太粗糙了!Gianni Vattimo在與尼采對話》一書裡,就明白指出:"「永恆重現說」的基本不確定性,是內在於兩種認知模式────宇宙論的以及道德的".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莊子與尼采(五)
2009/06/04 16:33


生命為何要永恆重現?永恆重現的目的是什麼?它是不能抗拒的事實,抑或是必須達成的任務?尼采根本説不清楚!如果永恆重現既無目的,也無意識,那麼就只能是不斷重複已發生的事;人的行動也顯然沒有自由選擇的空間,而只是宇宙循環變化的產物.這樣一來,和上帝主宰人類命運的情境有啥不同?!

再以和永恆重現的宇宙論互補的道德層面來說,在此,「永恆化」是個任務而非無法抗拒的事實.我們自身存在的不斷重複,就是我本身必須渴望的事(見The Gay Science).如此一來,意志又回來了.這就是尼采!在殺死上帝之後,卻始終模仿上帝的口吻下訓令.

相對於永恆重現的模稜兩可和相互矛盾,莊子的「反復說」則顯得相當一致.當莊子說「反覆終始,不知端倪」大宗師,他所指的就是強調與萬物共變和互變的「物化說」,這是莊子自然觀的終極理想────和諧.它與永恆重現說毫無類似之處,更與輪迴說完全不同.

佛教講論救渡,其學理的預設就是輪迴.而轉世並非同一位格回到此世,而是根據嚴格的因果脈絡,從某一存在形式(或狀態)轉變到另一存在形式(或狀態).輪迴說以人生問題出發,闡述一種有機的因果論.它的基調是棄世的.在處理世間的衝突問題,是以超越問題來解決問題.在此,人的意志是毫無作用的.

反觀莊子的反復說,它所著重的是在事物與事物間的互化.事物間的對偶關係就是互生和互攝的關係.在莊子眼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互依與互為條件的.價值的區分乃是人為的,並無客觀基礎.美醜和高下,皆只是主觀的反射.因此,萬物化生過程裡所產生的衝突,必須以道德修養進行轉化,以求化解衝突而臻至和諧.在此,人的意志發揮最高的作用.

雖然就現實面來說,儒家在修養方面著力較深.但也正因為人為著力過重,莊子才會進行批判.在齊物論裡,徹底地把人從價值的執著中解放出來,由局限於一個觀點的偏見中解放出來;進而強調在「道」的精神下,一方面超越萬物,一方面包容萬物,最後達到勝物而不傷的境界.就人與自然萬物的關係來說,這是最值得期待的!同時也符合生態學所講求的,視所有的生命個體為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


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柯文哲是現代版的刁光斗?


事隔多年,柯文哲突然冒出「阿扁裝病」這種大家早就懷疑的事.觸怒了獨派反擊他的亞斯伯格症也是裝的.尤其令人好奇的是,他為什麼選在這節骨眼接受電視談話節目「少康戰情室」主持人趙少康專訪?

根據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29日)受訪時提到,前總統陳水扁的病情是從裝病到真的生病,遭到扁民間醫療小組反駁,今天(30日)小組發表聲明表示,柯文哲已經不適宜擔任扁醫療小組召集人身分。(自由時報2017-09-30 18:24)

在當今台灣政壇,要指望惶惶如喪家之犬的國民黨去平衡已失衡的權力結構,無疑是緣木求魚.柯文哲非常懂得自己的價值,阻止民進黨一黨獨大的救世主非他莫屬.

於是,適時地公布一些外人想得知,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內幕.一來可以給仇扁者一個痛快,二來可以警告獨派別想抹紅他.

柯就像《大宋提刑官》中的反派人物刁光斗一樣老谋深算,思维缜密,善于揣摩他人心理.由于刁手中握有當朝许多重臣的把柄作為護身符,遂一次次的逃脱律法的制裁。這種情境在當代台灣民主政治史中也是一種常態.陳水扁的女兒就曾經對著媒體大吼:「民進黨哪個人選舉沒拿我爸爸錢?」

很顯然地,政客法寶就是刻意經營共犯結構,出事時正好可當作護身符.陳幸妤的歇斯底里其實是一種表演,藉此公開警告民進黨公職人員別想切割.果不其然,每次赦扁聯署,公職人員絕大多數都不敢跑.

事隔多日,柯文哲終於為「阿扁裝病」說公開道歉.但仍不免抱怨:「不是啦我發現我站的不動,大家跑來跑去跑來跑去,每個人都說你在移動,我就覺得奇怪不是你們自己,到底是在搞什麼。」言下之意,那些懷疑他背叛的攻擊者是自己腦袋有問題.

2014年,柯文哲成功地表演了一場超越藍綠的選戰;如今的他卻陷入被抹紅的困境.時移事遷,當年他拿連勝文槍傷事件證明自己是「誠實」重於「政治正確」;可是「阿扁裝病」說卻讓他背上說謊的指控.

柯自信滿滿地說別人跑來跑去,只有自己不動如山.這的確符合他一向的優越感.如果「阿扁裝病」說是他和英派串通一起解除赦扁炸彈的威脅;那他也算是選對合作對象,邁向連任之路的可能性又增添不少.只可惜,跑來跑去的龍套跑得太累了,難免意識混亂跑錯陣營,投錯票.

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一一中華民國


社評:「台灣是個國家」裡的誅心之論一文中,作者質問:將心比心,如果深藍支持者不喜歡被質疑「不愛台灣」,為何要一天到晚質疑別人「不愛中華民國」?並且認為:
台灣的政客拼命地在「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字斟句酌、區分你我。不過對共產黨而言,不管是「華獨」或「台獨」都是獨,都不可能是個國家。兩岸問題的關鍵始終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把中華民國當什麼?兩者的關係是什麼?就是因為共產黨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中華民國,所以專屬於台灣的認同才不斷地攀升;從這個角度來看,最傷害中華民國的從來不是台獨,而是不讓中華民國有任何生存空間的中國共產黨,這個道理有很難懂嗎?
乍看之下,作者好像意欲提高論述高度,呼籲敵對的藍綠雙方炮口一致對外.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只不過是一篇企圖幫賴XX突圍的歪論.

首先,作者將馬英九的「台灣在中華民國政府的治理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和賴XX的「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做一對照.然後,列出一群國民黨殭屍對後者的批評.緊接著就是奮力反擊這堆殭屍:
同樣一段論述,別人說就是「包裝台獨、麻痺中華民國認同」,自己說就是「堅持主權獨立、熱愛中華民國」;這是典型的誅心論,用自己揣測的動機來宣告對方罪行。
妙哉!難怪國民黨那群冬烘永遠鬥不過民進黨和共產黨.瞧瞧那是多麼俐落的反擊! 當我台獨民進黨轉身擁抱外來政權的中華民國時,你們這群即將葬送它的傢伙,竟然不知感激涕零,還敢說我不愛中華民國?!

這中華民國就像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各路人馬習慣拿它當晃子,四處招搖撞騙.早把它的建國精神糟蹋到狗屎不如.國民黨沒資格捍衛中華民國.把它當外來政權的民進黨也別想拿它當工具.

即便此文無恥地睜眼說瞎話:
世大運時滿場的觀眾拿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為台灣選手加油;儘管不少國際法學者認為繼續使用中華民國國號有礙台灣獨立進程,許多年輕天然獨使用這個國號與國旗卻一點都不違和。
這瞎話解殖派和天然獨真的會吞下去?林昶左為何靜默無語?蔡英文的「這個國家」準備改口?

後記:國慶日快到,眼尖的網友發現,總統府前正在裝修的國慶大會儀典檢閱觀禮台,上方的銜稱僅有「慶祝106年國慶大會」和一個雙十圖樣,過去同樣位置的「中華民國」和「國旗」付之闕如。(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重構虛假的集體意識,出賣個人記憶的台灣人

風評:誰是混蛋?一文中,作者先是正面地附和「台獨教父」李登輝「從來不主張台獨」的說法,甚至一面倒接受他的詭辭,認為:
早在二00七年他接受媒體訪問時就直陳,「追求台獨是退步的,而且是危險的做法,因為這種做法不但把台灣降格成未獨立的『國家』,傷害台灣的主體性,也會引起美國、大陸方面很多問題。」,他甚至說,「修憲門檻太高,公投困難重重,民進黨根本在騙人。」去年出版《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他也重彈此調。(主筆室 2017-09-27 07:10)
緊接著又說:
李登輝把他修憲落實的總統直選,做為台灣「脫古改新」的關鍵一步,從此台灣擺脫「一個中國」和「中國法統」的桎梏,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得以成為兩個個別的存在。 
不過,李登輝大概不會想到,他論述中的另外兩重點,正可能成為「助長統獨對立」的根源之一。其一是,「能夠以台灣之名存在,才是唯一的重點」;其二是「愛台灣這塊土地的人、以台灣為優先的人、認同民主台灣價值的人,才符合新時代台灣人的定義,才是今後台灣需要的人。」
於是,作者自認成功地自問自答以下重要課題:台灣脫古(中華民國)改新,為何統獨對立不降反升?

難道作者如此天真地以為,賊忑兮兮的李登輝會不清楚自己的論述埋下「助長統獨對立」的根源?!一個說話反覆無常的人,且動不動就出面指導時政、干預朝局者.媒體主筆怎可不謹慎面對此人說話的時機和動機?!不要忘了,他乃真的以為自己是摩西,所有台灣人的命運,全都他說了算!

一言以蔽之,李登輝的「脫古改新」就像尼采一樣,企圖在新舊時代交替之際,用權力意志進行一切價值重估.而此等狂妄之人所帶領的風潮,通常都得讓平庸之輩付出慘痛代價.這雖是無可奈何之事,但馴服地聽從狂人擺弄命運者,實在是窩曩透頂.這也是我從來不認同自己是所謂新時代台灣人的主要原因.

被菲律賓指為毒品源頭的台灣、詐騙橫行的台灣,難道這就是李登輝所說的:
台灣「脫古改新」歷史大業的完成,實現了此種一切價值的價值轉換工程,使台灣得以改頭換面,進入民主社會的新紀元,令人欣慰。
其實,關於「脫古改新」此一概念的重點一一價值重估一一根本就是外強中乾華而不實的狂人宣示。百年前那場轟轟烈烈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根據胡適的說法,不也是一場價值重估運動?結果呢?中共政權不就是五四青年陳獨秀孕育出的?!


直到今天,台灣竟然還有臉批鬥文言文妨礙現代化明明連白話文都學不好,只會火星文的年輕人,竟然也批評文言文扼殺其創意

說到底,人類是個非常不安分的生物,沒辦法像其他生物安於自然演化。這些搞革命、搞創新、搞發明的念頭讓和「古」沾邊的都變成「無價值的存在」。問題是,新科技人終究也只能「蜷曲」在完全失去平衡態的自然環境裡,疲於奔命地大搞發明來挽救生存三要素而已。西方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現代化才不過短短二百多年,已經把地球搞得無法喘息。

試問古人與今人誰高明?!你李XX憑甚麼「脫古改新」?!

試問有人認真思考台灣搞價值重估的下場?!

根據新聞報導:少女因為祖母詢問交友狀況,竟逼祖母下跪道歉警方關心案情時少女態度囂張,不但嗆警員,還將警員的手臂劃傷流血,連制服都被撕毀,最後被警方依妨害公務逮捕,祖母也擔心再被孫女施暴,也請警方通報家暴,並對孫女提出傷害、妨害自由、恐嚇等告訴。不過全案移送少年法庭審理時,祖母雖表示不希望孫女再返家,警方在報告中也提及少女有施暴傾向,希望當作法官裁定收容的事由,但法官卻裁定將少女「責付」給祖母,.......(摘錄2017/09/27 06:09 中廣報導)

這個事件所牽涉的正是最基本的倫理觀。過去的古倫理不要了新的呢?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中華民國」是國號 ? 抑或是鬥爭的工具 ?


蕃薯藤
「中華民國」是國號 ? 抑或是鬥爭的工具 ?
arrowoftime2014 在天空部落發表於 | 台灣之死


民國當歸判定1949年是海平面之下的沉淪,轉型是懺悔與回歸。這就是“淪陷區”的深刻內涵。就是肯定已經有的,被覆蓋被修改,被病毒侵蝕,民國當歸就是肯定已經有過的,殺死病毒,回歸“最近一次正確”的設置。臺灣轉型幷不是無中生有,是辛亥革命之繼續完成,對民國憲政的回歸。
                                                         
                                                                            ——陳永苗站在改革已死之上的“民國當歸”


目前政治市場共有三股捍衛「中華民國」的勢力,分別是:黨國不分的"台灣"國民黨、維權反共的大陸「民國當歸派」以及企圖借殼上市的台獨民進黨。

就動機和目的來看,大陸「民國當歸派」捍衛
「中華民國的立場最為鮮明,認為「民國當歸」是實施中國民主化的現實路徑。相較之下,後李登輝時代的台灣國民黨則一副消極被動的驢樣,儼然不在乎「外來政權」的指控。

至於掛羊頭賣狗肉的民進黨為何突發奇想捍衛起「中華民國」?看以下報導可略窺一二:
「北京憲政學者陳永苗先生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大陸有一批像他們這樣共同愛好“民國風”的網友在微博上、微信上有專門的群組,一直在推動這樣的文化。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經常在網上跟他們進行溝通,他們建議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採取“自由民主人權”的憲政共識,現在民進黨採納了他們的建議,提出“憲政共識”作為與中國大陸互動的基礎。」(2013-11-29 來源: 大紀元時報)
陳永苗鳳凰博客雖遭到屏蔽,但還是可以推斷出陳、洪互動密切的時間點。

陳永苗以奇特邏輯推論出,民進黨至少用民國來擋中共已經很多年了。激進台獨根本很邊緣,民國就是台灣人用來維持現狀的。當國民黨即將下台,隨著兩個中國的此長彼消,民國可以用來打大陸,壓倒大陸,防止大陸入侵的時候民進黨就大打特打民國旗幟。當民國能打大陸,壓倒大陸時,民進黨會比國民黨更堅持民國。之前是民國是被大陸用來打台灣的,國民黨一主張「九二共識」一個中國,本來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被置換成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國沒法實現,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動站在你面前。(陳永苗再談一個沒有中共的民國)

其實「九二共識」是李登輝時代的產物,只有馬英九這種玩不起政治的人會繼續奉為至高原則。陳永苗否定「九二共識」,其立論基礎主要在於中共的不可信任與即將崩潰。可笑的是,他與民進黨的勾搭,讓他講出「民進黨至少用民國來擋中共已經很多年了」這種昧於事實的話。大陸反對派因為痛恨中共當權派,因此任何表面與中共為敵的勢力都盲目地加以肯定。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除非他們也是屬於不計任何代價,以破壞現有秩序為前提的破壞狂。

證諸陳永苗的鬥爭理論顯然也是搞文革的老手,他在怒罵謝長廷的文章中寫道:
「保持與國共的對立,是民進黨政治生存和上台之道。台獨本是把民主自由包裹在與國共的族群對立中。1996年非中共陳兵海峽,民進黨無法當選。中共的反對,是民進黨的土壤。國民黨的無能,民進黨才有機會檢漏上台......台獨本是民進黨政治生存的表達載體和形式,當台獨招式過老,反過來會危害政治生存,但不可連洗澡水和小孩一起倒掉,應為其內核找到新的載體和表達形式,如加入大陸維權,足以包裹自由民主和台灣人的主體利益。訪陸並放棄與中共對立,否定了民進黨存在的必要性。為了上台,成不了反對黨,那更上不了台」。
無庸置疑,陳永苗乃是毛式權謀的擁戴者。因為他接著丟給民進黨的建言是:「就像中共在抗日戰爭期間,高舉抗日的民族旗幟不打戰,就能占據道義制高點,給了自己一個翻身的機會」。

如果帶頭反中共的人只能是這種水平,那也算是和台灣一樣,越反越爛!其實,像民進黨這種佛羅倫斯式的反對勢力,其組成份子大多是病態的破壞份子。

「中華民國」如今只是他們的鬥爭工具。卻又噁心地表演箍在一起的戲碼。就像反對勢力的首腦李登輝前陣子才慷慨激昂地宣示日本祖國說,13日又改口日本是外來政權,「實在講,做日本人的奴隸,其實很悲哀!」。

總之,相信李登輝的徒弟——蔡英文——想當桶箍的人,豈非無腦?!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掙扎於理想和現實間的台灣意識


從五月天草東的「世代交替」爭議詹詠然世大運混雙賽退賽爭議一路往下看到李明哲的被認罪」,在在呈現出台灣意識無從著力的糾結與憤懣所反映的正是臺灣人對於自身文化定位的焦慮感

相對於五月天的親綠本土政治傾向「草東沒有派對這個準備在全球開趴的台灣樂團似乎不是政治正確的一員根據報導:部分激進五迷認為,偶像被「強行世代交替」,紛紛替他們叫屈。報導如若屬實這種行為顯然和宗教信仰無異(後記:哈!果真有個不怕捅馬蜂窩的主持人將五迷=紫迷!)說到底崇拜的確無分本質但"相信音樂"還是對此表示不滿:「我們尊重每個人的信仰自由,但不認同少數媒體毫無根據的無端牽扯、無理類比,五月天與歌迷20年來的相知相許互相陪伴,不容任何人牽強扭曲。」

這二十年來五月天和台灣夢是分不開的。有人說:「五月天賣的是看不見的夢想」;相對的,草東則是企圖將人拉回現實。看看經典曲目《爛泥》的歌詞:
我想要說的,前人們都說過了。 
 我想要做的,有錢人都做過了。 
 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們虛構的。」
   

我不知道「愛台灣」這三個字究竟還能讓台灣人的癡夢支撐多久?!但草東願意用誠實的聲音直對時代吶喊是值得記上一筆的

台灣人愛台灣,理所當然!但在台灣舉辦的世大運場上,台灣旗依然無法飛揚。於是白目自私的詹詠然遂成了一股無名火宣洩的標的。聽說很多人不解:為何因病退賽的效應,會蓋過大滿貫冠軍的榮耀?其實此一事件正好說明台灣意識的確日益高漲。過去隨隨便便沾一點邊就可以得到台灣之光的榮耀,如今得充分滿足台灣意識──愛台灣──的政治圖騰才行

但詭異的是,在李明哲事件上我們卻始終無法看到相對應的台灣意識為什麼?


有人刻意比較周泓旭和李明哲兩案的不同之處。但是,中共九月11日公審李明哲之後,台北地方法院馬上於15日審理周泓旭這第一起「中國學生共諜案」。這難道是巧合?!兩案抓審都有時間上的巧合,讓人無法客觀看待這種特例性的司法審判剩下的當然只有無盡的猜疑



民進黨全面執政後,面對自己黨工被中共抓審竟然表現的無比客氣,支持者也善解人意沒有肆意撻伐,為什麼?蔣渭水診斷出的台灣國病──「畏威不懷德」──又患了?!

而李明哲公審後,李凈瑜發表了一份參加「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公署大會」感言,文中竟然出現「他還告訴我,從今天起不必再繳房租給我婆婆。」這種突兀字眼。李明哲無法成為強化台灣意識的英雄,已經讓台獨份子很鬱卒了李凈瑜這種不稱職的表演,豈不是更矮化李明哲受難的高度?!


平心而論,台灣意識掙扎於理想和現實之間的扭曲和戾氣,為何沒有因為民進黨全面執政而緩解反而日益嚴重?

追根究底,還是得從李登輝講起。此人為了奪權,用盡一切政治和文化手段來消滅國民黨所代表的舊勢力。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提出追求台灣主體性的心靈改革。問題是,台灣主體性不可能憑空而起。於是得先詆毀醜化強勢的中華文化,才能讓空洞無物的台灣文化得以佔有一席之地。因此,中共搞文革破四舊的流氓伎倆也成為追求台灣主體性的必要武器。


總而言之,李登輝奪權之後的不安全感讓他無法走正道,按部就班地建立他想要的台灣主體性因此,模仿文革式的脫古改新就成為他的必然手段。

如此一來台灣社會的對立撕裂就隨著一次又一次的選舉動員越來越激化。極端解殖派的出現終將見證台灣的自我解體。
最近的文白之爭也是一群積極追求台灣主體性的人士展現實力的例證。

百年前搖旗吶喊的全盤西化派無法將中國文化全面摧毀,卻引來了中共這個夾帶馬列邪靈的政治勢力荼毒中國如今,李氏的「脫古改新依舊是脫不了古,也開創不了新局。瞧那姓賴的擺足了架子,終於北上接了林某的位置;而那些八股媒體也照樣歌功頌德一番。然後評論政局時更不忘稱之為「儲君」。就像當年稱頌台灣之子陳XX為平民皇帝般令人噁心!

民進黨就和中共政權一樣,取得權力的過程憑藉的是鬥爭實力;職此,只有不斷鬥爭再鬥爭才是正道。鬥垮無能的國民黨,如今又把染紅的柯XX當成頭號敵人。時代力量則因未成氣候暫時居二台灣政壇簡直是丑角當道,死路一條。





對付煩惱與困惑的捷徑一一使問題消失

    觀念史家Isaiah Berlin  在〈二十世紀的政治理念 〉一文中,談及人類掩蓋問題本質的企圖,雖然自古皆有;但 二十世紀在使用人為方法消除懷疑並貶抑令人不安的問題時,和過去有兩大差別。 第一,比起虛偽地自稱解決問題的反動派和浪漫主義者, 二十世紀人類則傾向犬儒和盲從...